[实用新型]一种喉返神经入喉分离钳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29139.8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10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忻莹;谭卓;郑传铭;葛明华;陈斌;孟可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A61B17/29;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许守金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分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喉返神经入喉分离钳,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现有方案的分离头为直线结构,但人体的入喉处具有一定弧度,直线结构的分离头伸入入喉处后很容易把附近的神经以及血管碰伤,导致喉返神经附近的血管出血。本实用新型一种喉返神经入喉分离钳,其第一夹臂的前端连接夹持部一,所述第二夹臂的前端连接夹持部二;所述夹持部一和夹持部二分别向同一方向弯折,形成能够相互夹钳的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设置具有一定弧度的夹持部,夹持部的弧形结构能够与入喉处的自然弯曲相贴合,进而能够将入喉处的神经保留,不用刻意再去分离贴近喉返神经的血管,有效减少血管出血,进一步避免出血后止血导致的神经热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喉返神经入喉分离钳,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744268U)公开了一种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喉返神经分离钳,包括两个通过转轴相互铰接的钳臂,钳臂尾端固接有一体成型的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臂的前端固接有与所述钳臂一体成形的分离头,所述分离头的前端面与所述钳臂之间的夹角为120°~160°,分离头的内侧开设有喉返神经容纳槽,所述喉返神经容纳槽相对设置,喉返神经分离槽平行于所述分离头的前端面。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快速地寻找并分离出喉返神经,减轻血管、气管和食管及喉返神经邻近的器官或组织的损伤,保证甲状腺手术的顺利进行。
但上述方案的分离头为直线结构,但人体的入喉处具有一定弧度,直线结构的分离头伸入入喉处后很容易把附近的神经以及血管碰伤,导致喉返神经附近的血管出血。
进而出血后,常会应用超声刀或者电刀止血,但出血点与神经非常靠近,将导致止血后出现神经热损伤,术后造成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定弧度的夹持部,利用夹持部的自然弯度,将入喉处的神经保留,夹闭附近血管,进而有效避免了热损伤的喉返神经入喉分离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喉返神经入喉分离钳,包括相互交叉铰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
铰接处将所述第一钳体分隔成第一手柄和第一夹臂,将所述第二钳体分隔成第二手柄和第二夹臂;
所述第一夹臂的前端连接夹持部一,所述第二夹臂的前端连接夹持部二;
所述夹持部一和夹持部二分别向同一方向弯折,形成能够相互夹钳的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设置具有一定弧度的夹持部,夹持部的弧形结构能够与入喉处的自然弯曲相贴合,进而能够将入喉处的神经保留,不用刻意再去分离贴近喉返神经的血管,有效减少血管出血,进而避免出血后止血导致的神经热损伤。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能够撑开神经表面的组织,夹持部能够夹闭附近血管,然后可利用组织剪剪断组织,游离下甲状腺腺体,血管被夹闭能够有效避免其出血。组织剪的使用,进一步避免了热损伤,故无需担忧术后造成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问题。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弧形结构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直径为1-2公分,使得弧形结构与入喉处的自然弯曲程度相匹配,结构简单、实用。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夹持部一和夹持部二择一或者全部在其相对的一侧设置锯齿,增加摩擦力,避免夹持部夹持血管时滑脱。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夹持部一和夹持部二分别由钛合金制造而成,钛合金结构硬度适中,适合应用在此场景中,方案实用。
作为优选技术措施:
所述夹持部一和夹持部二的厚度为0.5-3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未经浙江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291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打滑的切管夹模
- 下一篇:一种蒸发结晶器的消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