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电加温风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30315.X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8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姜良宝;颜悦;李晓宇;厉蕾;刘家希;张官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C03C17/00;B64C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加温 风挡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电加温风挡,该风挡设计了一种新型边缘连接结构,通过玻璃、边缘连接材料以及胶黏剂的模量匹配,实现了高性能承载型多功能电加温风挡,避免了由于模量匹配不合适导致的玻璃力学性能降低、光学性能不佳等缺陷。该风挡透光率高(≥75%),抗鸟撞能力强,能承受常温和高温(60℃)下1.8kg飞鸟以不低于600Km/h的速度撞击而不穿透且无碎片飞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电加温风挡,涉及飞机风挡透明件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民航飞机的不断发展,对机头外形的要求越来越高,风挡透明件的单块面积也越来越大,对风挡的制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承载式风挡在机头结构减重、可靠性以及机头结构优化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承载式风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承载式风挡的难点在于边缘连接结构形式的设计,尤其是采用无机玻璃作为承力层时,由于玻璃本身不能打孔,其边缘连接结构的设计更为困难,如果边缘连接结构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风挡组件出现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降低,影响其使用可靠性,甚至影响飞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加温风挡,其目的是使该种风档能够达到以下要求:
1、风挡组件的透光率大于75%;
2、风挡组件可以承受1.8kg飞鸟以600Km/h的速度撞击而不穿透且无碎片飞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种多功能电加温风挡包括一个由外层玻璃1、中层玻璃2、内层玻璃3叠合的层状结构,相邻玻璃层之间设置有胶片4,中层玻璃2、内层玻璃3的上、下边缘安装有Z型边缘连接材料5并通过胶黏剂层6连接固定;
上述结构中,在外层玻璃1的内表面镀有电加温涂层7,在外层玻璃1的外表面镀有泄静电涂层8,在内层玻璃3的内表面镀有减反射涂层9;
上述结构中,在Z型边缘连接材料5上加工安装孔,将位于内侧的铝合金支撑板10和位于外侧的压板11通过螺栓12和螺帽13将层状结构的玻璃组件固定连接在一起,螺栓12上套装有衬套14用于隔离与L型边缘连接材料的接触,铝合金支撑板10和压板11与Z型边缘连接材料5之间也通过胶黏剂层6 连接;在压板11下方的胶黏剂层6内埋设一个Z型环15的下边,Z型环15 的上边搭接在外层玻璃1边缘的表面,其周围涂敷密封胶16。
在一种实施中,Z型边缘连接材料5的模量不超过中层玻璃2、内层玻璃3 的模量。
在一种实施中,外层玻璃1、中层玻璃2、内层玻璃3为化学强化玻璃,中层玻璃2的厚度大于等于内层玻璃3的厚度。
在一种实施中,外层玻璃1为物理钢化玻璃,其厚度小于等于中层玻璃2、内层玻璃3的厚度。
进一步,中层玻璃2、内层玻璃3的应力层深度为50~300μm,外层玻璃 1的应力层深度为50~200μm。
进一步,外层玻璃1的表面压应力为70~90MPa,采用化学钢化玻璃。
在一种实施中,Z型边缘连接材料5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或铝合金材料。
在一种实施中,所述衬套14具有0°~10°锥角,材料为金属、有机材料,衬套14的孔内径为5~10mm,外径为6~12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特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边缘连接结构,通过玻璃、边缘连接材料以及胶黏剂的模量匹配,实现了高性能承载型多功能电加温风挡,避免了由于模量匹配不合适导致的玻璃力学性能降低、光学性能不佳等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303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热床板
- 下一篇:一种易分离针头针帽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