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中控制室监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31025.7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6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龙亮;朱凯文;胡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至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H05K7/20;H02G3/32 |
代理公司: | 合肥鸿知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0 | 代理人: | 刘骐鸣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中 控制室 监控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中控制室监控显示装置,涉及监控显示器领域,包括主体机,所述主体机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主体机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主体机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LED显示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集中控制室监控显示装置,通过散热装置的设置,散热装置在使用时有益于对主体机的内部进行散热,在使用时能够避免主体机长时间使用内部产生高温,对主体机内部散热效果较好,通过理线装置的设置,理线装置在使用有益于对主体机连接的线路进行固定夹持,能够避免线路产生缠绕,能够避免线路磨损,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显示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中控制室监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集中控制室是全部设有大型的CRT显示器和工业级的计算机组成,内部操作根据设备的不同也是各种各样的,随着国内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文操作出现,为集控运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在集中控制室内最常见的设备就是监控显示器,通常为多个LED屏幕组成,能够对多个区域进行监控显示。
但现有的监控显示器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便,首先由于多个LED屏幕组成监控显示器的散热效果不够好,在使用时容易导致监控显示器的内部温度过高,其次监控显示器上连接的线路较多,在使用时容易导致线路缠绕,且容易导致线路的磨损,为使用时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集中控制室监控显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控制室监控显示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中控制室监控显示装置,包括主体机,所述主体机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主体机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主体机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LED显示屏,所述主体机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安装孔、线路连接面板与理线装置,所述线路连接面板位于理线装置的上方,所述安装孔位于理线装置的四周。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风管、散热风机与吸尘面板,所述散热风机位于风管的内部,所述吸尘面板位于风管的一端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风管与散热风机之间设置有支架,所述风管的内壁通过支架与散热风机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风管与吸尘面板之间设置有卡扣,所述风管的一端外表面通过卡扣与吸尘面板的一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吸尘面板的材质为吸尘棉。
优选的,所述理线装置包括理线条、卡线槽与黏贴层,所述卡线槽位于理线条的中部,所述黏贴层位于理线条的下端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理线条与卡线槽之间通过机械设备开设而成,所述理线条与黏贴层之间设置有热压胶,所述理线条的下端外表面通过热压胶与黏贴层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理线条的材质为复合型橡胶,所述黏贴层的材质为双面胶。
优选的,所述主体机与控制器之间设置有十字螺丝,所述主体机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十字螺丝与控制器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控制面板之间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控制器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固定槽与控制面板的后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与散热风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机与安装孔通过机械设备开设而成,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四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集中控制室监控显示装置,通过散热装置的设置,散热装置在使用时有益于对主体机的内部进行散热,在使用时能够避免主体机长时间使用内部产生高温,对主体机内部散热效果较好,通过理线装置的设置,理线装置在使用有益于对主体机连接的线路进行固定夹持,能够避免线路产生缠绕,能够避免线路磨损,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中控制室监控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至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至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310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