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大鼠脊髓损伤打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33834.1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7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魏子健;朱泽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南京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杨敬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大鼠 脊髓 损伤 打击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大鼠脊髓损伤打击器,包括套管、打击锤和打击块,套管为两端敞口的不锈钢管,套管表面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一侧套管外壁设有刻度线,套管上端外壁对称设有第一磁铁,打击锤贯穿套管内部,打击锤顶部固定连接拉杆,拉杆顶端设有限位凸块,打击锤上端外壁对称设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通过弹力绳连接,打击块设置在套管底部,打击块通过连接杆与套管滑动连接,打击块中间开设有打击孔,打击块底部固定安装若干尖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控制打击力度,且打击后打击锤可以迅速静止,防止造成二次打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便携式大鼠脊髓损伤打击器。
背景技术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其致残率高,但其治疗迄今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在于SCI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研究工作者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建立标准、可靠的SCI模型是进行SCI研究和治疗的前提,对于研究能否取得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多种脊髓损伤模型,其中重物坠落撞击模型由于在损伤的生理学反应和继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方面更接近于人的脊髓损伤,是当前最常用的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之一。当今国际上最常用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的动物脊髓损伤打击器是NYU(纽约大学)碰撞器和IH打击器,前者存在二次打击的问题,而后者装置复杂,价格昂贵。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也对脊髓损伤打击器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很多改进装置,但这些装置大多存在重复性差,调控性差,或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大鼠脊髓损伤打击器,结构简单,可以控制打击力度,且打击后打击锤可以迅速静止,防止造成二次打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大鼠脊髓损伤打击器,包括套管、打击锤和打击块,套管为两端敞口的不锈钢管,套管表面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一侧套管外壁设有刻度线,套管上端外壁对称设有第一磁铁,打击锤贯穿套管内部,打击锤顶部固定连接拉杆,拉杆顶端设有限位凸块,打击锤上端外壁对称设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通过弹力绳连接,打击块设置在套管底部,打击块通过连接杆与套管滑动连接,打击块中间开设有打击孔,打击块底部固定安装若干尖刺。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磁铁固定安装在观察口两侧的套管上端外壁,第一磁铁顶部与套管顶端齐平,第二磁铁的位置与第一磁铁契合。
进一步优选地,连接杆呈环形阵列设置,套管下端内部设有容纳腔,连接杆底端与打击块固定连接,连接杆上端贯穿容纳腔,连接杆顶端设有限位凸块,套管和打击块之间的连接杆表面设有压缩弹簧。
进一步优选地,打击锤和打击块均为不锈钢材质,打击锤的下端贯穿打击块中间的打击孔,打击锤的底部与打击块底部齐平。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外侧均固定安装固定座,弹力绳的两端分别贯穿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上的固定座,弹力绳两端穿过固定座处均设有限位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打击块通过连接杆与套管滑动连接,套管和打击块之间的连接杆表面设有压缩弹簧,可以保证打击块与大鼠脊椎贴合,打击块底部的尖刺可以将装置与大鼠脊椎附附近的组织固定,防止打击时位置出现偏差。
2、本实用新型套管表面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一侧套管外壁设有刻度线,通过观察口观测打击锤底端的位置,通过观察口一侧的刻度线可以直观的读出打击力度。
3、本实用新型打击锤在自身重力、弹力绳拉力和磁铁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撞击打击块,打击力度大,打击块底部的尖刺对大鼠脊椎进行损伤,可以快速形成大鼠SCI模型,打击锤撞击打击块后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吸引力作用下迅速静止,可以防止造成二次打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338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液采样防交叉感染的一次性防护手臂套
- 下一篇:吹灰器手动进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