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循环送风功能空气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34512.9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2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尹进阳;文飞;李新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6 | 分类号: | F28B1/06;F28B9/00;F28F25/10;F28F25/06;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循环 送风 功能 空气冷却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循环送风功能空气冷却器,涉及空冷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和管束,管束固定在机架上,管束的下方设置有出气罩,出气罩的端口与鼓风机的出口固定连接,鼓风机固定在机架内部的第一支撑板上,鼓风机的进口与干燥箱的出口固定连接,干燥箱固定在机架内部的第二支撑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气罩、鼓风机、抽风机和集气罩,使得该空冷器具有循环送风功能,通过设置喷淋箱,使得循环送风的气体能及时冷却,提高整个空冷器的冷却效果,通过设置干燥箱,使得该空冷器可对潮湿的空气进行干燥,避免潮湿的空气与遇水易爆、易溶的有毒介质接触,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冷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循环送风功能空气冷却器。
背景技术
空气冷却器简称空冷器,是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空气冷却器是以环境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横掠翅片管外,使管内高温工艺流体得到冷却或冷凝的设备,目前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水冷却器,以空气为介质的空冷器是非常理想的冷却冷凝设备,它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用水,防止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维护费用低,运转安全可靠,与水冷相比,还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用于炼油厂、石油化工厂、液化天然气石油气、煤液化、煤气管道、火力发电海洋工程、原子能工业及城市垃圾处理,对于遇水易爆、易溶的有毒介质尤为适合,但是现有的空气冷却器送风功能不佳,造成冷却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循环送风功能空气冷却器,通过设置出气罩、鼓风机、抽风机和集气罩,使得该空冷器具有循环送风功能,通过设置喷淋箱,使得循环送风的气体能及时冷却,提高整个空冷器的冷却效果,通过设置干燥箱,使得该空冷器可对潮湿的空气进行干燥,避免潮湿的空气与遇水易爆、易溶的有毒介质接触,发生安全事故,解决了现有的空气冷却器送风功能不佳,造成冷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循环送风功能空气冷却器,包括机架和管束,所述管束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管束的下方设置有出气罩,所述出气罩的端口与鼓风机的出口固定连接,所述鼓风机固定在机架内部的第一支撑板上,所述鼓风机的进口与干燥箱的出口固定连接,所述干燥箱固定在机架内部的第二支撑板上,所述干燥箱的进口与第一输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风管的另一端与喷淋箱的出口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箱固定在机架的内侧面上,所述喷淋箱的进口与第二输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风管的另一端与抽风机的出口固定连接,所述抽风机固定在机架内部的第三支撑板上,所述抽风机的进口与集气罩的端口固定连接,所述集气罩设置在管束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罩内设置有均风板。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箱的顶部设置有干燥箱出风管,所述干燥箱出风管与鼓风机的进口固定连接,所述干燥箱的底部设置有干燥箱进风管,所述干燥箱进风管的下端与第一输风管通过三通固定连接,所述干燥箱进风管的上端插入至干燥箱内,且所述干燥箱进风管的上端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点阵状分布的出风孔,所述干燥箱进风管的上端套设有内网状圈体,所述内网状圈体外套设有外网状圈体,所述内网状圈体与外网状圈体之间填充有干燥剂,所述干燥箱进风管、内网状圈体、外网状圈体和干燥剂的顶部均通过顶板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箱的右侧面下端设置有喷淋箱进风管,所述喷淋箱进风管与第二输风管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箱的顶面上设置有喷淋箱出风管,所述喷淋箱出风管与第一输风管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箱的左侧面上端设置有冷却水进水管,所述冷却水进水管插入至喷淋箱内且其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喷头,所述喷淋箱的左侧面下端设置有冷却水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喷淋箱对称固定在机架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一上一下设置在喷淋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风管通过管夹固定在机架的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345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生产用传送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开平机的限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