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运集装箱防盗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36561.6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84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边道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昱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9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张塨 |
地址: | 2216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运 集装箱 防盗 手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运集装箱防盗手柄,包括凹型块,所述凹型块右侧设置有防盗机构;所述防盗机构包括固定杆、第一圆孔、红外对射传感器和手柄主体;所述凹型块的凹型处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外侧贯穿有手柄主体,所述手柄主体右侧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对射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柄主体上的红外对射传感器,可以利用两个手柄主体上的红外对射传感器进行对射,当手柄主体位置改变后,红外对射传感器不在对射,会发出信号给单片机,利用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从而有效的进行防盗,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一种航运集装箱防盗手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运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航运集装箱防盗手柄。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
专利号200620040211.9,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防盗手柄,用于集装箱锁杆钢管、扳手座、铆钉、托架座、托架盖、手柄,手柄通过扳手座和铆钉与钢管连接,手柄被扣在托架座与托架盖之间形成的卡槽内,海关关封封锁托架盖与手柄,其特征在于:在手柄的安装位置背面,靠近托架座底板两侧位置附近的手柄底面上,同时设置左、右各一个凸台,上述两个在手柄底面上的凸台高度大于手柄在卡槽内手柄在凸台方向的活动间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手柄背面的两凸台很难被破坏,手柄放入托架座内槽后的两者间隙小于手柄凸台的高度,因此在不破坏海关关封的情况下,手柄在托架座内无法左右窜动,手柄的端头脱离不了扳手座,就无法转动扳手座和锁杆,也就打不开集装箱门,避免了货物的失盗。
目前,现有的航运集装箱防盗手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航运集装箱防盗手柄,只是在不破坏海关关封的情况下,进行防盗,当不法分子破坏海关关封后,无法有效进行防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运集装箱防盗手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航运集装箱防盗手柄,包括凹型块,所述凹型块右侧设置有防盗机构;
所述防盗机构包括固定杆、第一圆孔、红外对射传感器和手柄主体;所述凹型块的凹型处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外侧贯穿有手柄主体,所述手柄主体右侧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内部固定连接有红外对射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主体前侧右端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内部固定连接有RFID感应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手柄主体前侧中间镶嵌固定有单片机,所述手柄主体前侧左端开设有方形孔,且方形孔内部固定连接有声光报警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和RFID感应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声光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凹型块和手柄主体均为不锈金属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柄主体上的红外对射传感器,可以利用两个手柄主体上的红外对射传感器进行对射,当手柄主体位置改变后,红外对射传感器不在对射,会发出信号给单片机,利用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从而有效的进行防盗,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一种航运集装箱防盗手柄。
2.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柄主体上的RFID感应器,可以将RFID芯片放置在集装箱体内的货物上,当集装箱内部的货物移动后,会发出信号给单片机,利用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从而有效的进行防盗,有利于更为实用的使用一种航运集装箱防盗手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昱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昱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365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大流量液力端泵头结构
- 下一篇:高压泵动力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