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的耐腐折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47058.0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7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俞圣杰;刘芙蓉;耿文杰;孙翌钊;蓝艺;张翔;徐锋;姚纪业;许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冶有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08;C22B3/10;C22B23/00;B01J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钢衬胶衬砖 反应 耐腐折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的耐腐折流装置,包括钛管圈、折流板和涨紧装置,钛管圈通过涨紧装置固定在反应釜体的内壁,反应釜体的上部和下部平行固定有钛管圈,钛管圈沿圆心方向均固定有折流板。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完成了折流装置的制作,利用纯钛的抗腐蚀性,达到了耐腐蚀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装备条件下氢氧化镍钴硫酸加盐酸的混酸过程中,主金属浸出率低,渣率较计划指标居高不下的问题,该实用新型实现了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的利旧,实现物料中主金属镍的浸出率由85%提升至97%。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的耐腐折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氢氧化镍钴物料溶解、浸出过程中,一般的反应是通过加入硫酸、盐酸或者两者结合在一起完成的。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反应釜通常为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合理的高径比能够实现良好的反应效果。为了增强反应、提高主金属镍浸出率,反应釜通常会有折流装置,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中比较常见的折流装置是通过沿反应釜内壁砌筑4个呈90°的衬砖挡墙。先按工艺条件要求加入氢氧化镍钴浆液,再利用硫酸加盐酸的混酸介质进行浸出反应。反应釜配套的搅拌材质为纯钛,在搅拌运行过程中,由于反应釜周边没有折流装置,在反应釜中形成了“圆柱状回转区”,浆料与搅拌桨叶同时转动,原料不能充分反应。浸出反应达到工艺技术控制的终点时,反应釜内的溶液中仍存在未反应的颗粒物,导致主金属镍的浸出率不足85%。主金属浸出率低,单位加工成本超出计划要求,渣率较计划指标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的耐腐折流装置,其能有效解决主金属镍浸出率低、渣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的耐腐折流装置,包括反应釜体、钛管圈、折流板和涨紧装置,所述钛管圈通过涨紧装置固定在反应釜体的内壁,所述反应釜体的上部和下部平行固定有钛管圈,所述钛管圈沿圆心十字方向均固定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与涨紧装置中心点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涨紧装置包括涨紧垫板、涨紧螺母、连接板和涨紧螺杆,所述涨紧螺母包括第一涨紧螺母和第二涨紧螺母,所述涨紧垫板的,所述涨紧垫板一面固定在反应釜体的内壁上,所述涨紧垫板另一面固定连接有涨紧螺杆,所述涨紧垫板和涨紧螺杆的连接端设有第一涨紧螺母,所述涨紧螺杆的中部设有钛管圈,所述钛管圈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和涨紧螺杆的连接端设有第二涨紧螺母。
进一步,所述钛管圈材质为纯钛,所述钛管圈的外径小于反应釜体的内径,所述钛管圈上均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涨紧螺杆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折流板至少设置有2块以上,所述折流板与钛管圈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折流板材质为纯钛,所述折流板形状为长条形,所述折流板宽度为反应釜体的内径的0.08至0.1倍,折流板长度为釜体内径的0.7-0.9倍。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的耐腐折流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科学便利、针对性强、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完成了折流装置的制作,利用纯钛的抗腐蚀性,达到了耐腐蚀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装备条件下氢氧化镍钴硫酸加盐酸的混酸过程中,主金属浸出率低,渣率较计划指标居高不下的问题,该实用新型实现了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的利旧,实现物料中主金属镍的浸出率由85%提升至97%。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立式钢衬胶衬砖反应釜的耐腐折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冶有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冶有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47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的高低组合家具
- 下一篇:TPU吹塑产品两端余料切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