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47063.1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7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姜红;于鹏;苏恩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321 | 分类号: | A61B5/32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心电图 胸导联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标尺、下标尺和底座,所述底座内水平设有轨道一和轨道二,轨道一设在轨道二的上方,轨道一和轨道二的方向垂直,所述上标尺穿过轨道一沿着轨道一滑动,所述下标尺穿过轨道二沿着轨道二滑动,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定位上标尺滑动位置的定位组件一和用于定位下标尺滑动位置的定位组件二。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居家心电图胸导联专业定位,可推广用于可穿戴心电监护仪居家监测时胸导联快速专业定位,辅助获得高质量心电图谱,从而及时、准确地识别心肌缺血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危险事件,最终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其死亡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高危人群数量明显增多,心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逐步上升。心电监护是心血管病危险事件监测的重要手段,其可有效识别心肌缺血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危险事件。目前,对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心电监测,已有两电极可穿戴心电监护仪实现居家心电监测;但心电监护仪胸导联连接需要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大多为非医务人员。因此急需一种简便易用的心电图胸导联定位器。
既往的心电图机胸导联电极的固定装置是固定的不可调节的,包括:固定座和胸导联电极。其固定座上有六个胸导联定位部,每个定位部对应心电图机检测的人体位置病包括若干个定位孔;胸导联电极包括平板电极和位于平板电极中部的固定柱,固定柱上有插孔并固定于定位孔;固定座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带。既往还有一种一体化导联心电图电极带,包括:柔软可塑的保护带、多个肢体导联电极夹、多个胸导联电极夹以及总输出接口。保护带呈长条状,其展开形状与人体待检测部位的分布相对应;肢体导联电极夹和胸导联电极夹均设于保护带上且在保护带的位置分别与人体各待检测部位一一对应;肢体导联电极夹、胸导联电极夹的背面均设与一次性电极片扣接的金属凹槽;肢体导联电极夹、胸导联电极夹独立地由多根第一电极导线与总输出接口连接,第一电极导线均包埋于保护带中。
上述这些装置都是针对十二导联心电图机使用来固定胸导联电极所用,并对不同胖瘦体型的个人可调节性弱。对于两电极可穿戴心电监护仪居家佩戴过程中需要简便易用且可调节的心电图胸导联定位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胸廓大小,通过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准确辅助定位各胸导联位置,实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居家心电图胸导联专业定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标尺、下标尺和底座,所述底座内水平设有轨道一和轨道二,轨道一设在轨道二的上方,轨道一和轨道二的方向垂直,所述上标尺穿过轨道一沿着轨道一滑动,所述下标尺穿过轨道二沿着轨道二滑动,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定位上标尺滑动位置的定位组件一和用于定位下标尺滑动位置的定位组件二,所述下标尺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吸附在人体上的吸盘。
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一包括控制按钮一和压块一,所述压块一与上标尺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控制按钮一控制压块一下压或上抬用于压紧或松开上标尺。
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二包括控制按钮二和压块二,所述压块二与下标尺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控制按钮二控制压块二下压或上抬用于压紧或松开下标尺。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轨道一设在上底座上,轨道二设在下底座上,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通过旋转底盘连接,上底座通过旋转底盘在下底座上旋转,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对上底座的旋转位置进行固定的卡扣。
优选地,所述控制按钮一设在上底座的顶部,所述压块一上设有开槽,控制按钮一上设有与开槽配合的凸块,控制按钮一下压或抬起带动压块一下压或上抬。
优选地,所述压块二为锥形结构,所述控制按钮二设在上底座上位于轨道二的两端,控制按钮二上设有用于卡住锥形结构一端的凹陷部,控制按钮二下压或抬起带动锥形结构的另一端上抬或下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47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