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硬基透水秧床的育秧工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48922.9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8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庞莲香;郑志威;来君;巫硕琦;谢素莲;白承晖;赖永裕;郑志龙;苏学军;严立涛;郑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澜光科技有限公司;玉林市志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28 | 分类号: | A01G9/28;A01G9/029;A01G24/46;E02B13/00;E02B11/00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来光业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育秧 工场 | ||
一种硬基透水秧床的育秧工场,包括秧床、进水渠和排水渠,所述的秧床包括透水层和平整压实后形成的硬质基础,透水层是铺设在硬质基础上,透水层由细碎石层和细沙层组成,秧床四周设置有围埂,秧床呈多块并列布置;进水渠设置在秧床的一侧,进水渠内设置有水渠闸门,进水渠与输水管连通,进水渠侧的围埂上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渠连通为秧床灌水,一个进水口对应设置一个水渠闸门;排水渠设置在秧床的另一侧,排水渠侧的围埂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渠连通为秧床排水;秧床的至少一侧铺设有机耕道路。本育秧工场适应双季稻地区机械化育插秧新模式,能满足高密度育秧要求,且易于育秧的统一管理,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秧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规模化育秧的硬基透水秧床的育秧工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稻育秧是采用分散式人工育秧模式,这种传统模式用工量大,效率低,秧苗质量难以保证,无法满足育秧机械化、标准化、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导致水稻种植效益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农业生产用工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高,从双季稻变单季稻以及撂荒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种粮机械化程度,实行以工厂化育秧为起点,水稻规模化育秧提质增效技术与成套设备的集成应用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水稻作物的稳产、高产,提高种粮效益的根本保证。
目前,育秧模式普遍采用工厂机械化播种催芽后,将秧盘摆放在大棚内或户外的水泥场地、秧田进行育苗管理模式。其中水泥工场育秧苗期管理,不易保水保墒,喷水洒水次数多,水分易流失,用水量大;在早稻育秧遇到“倒春寒”恶劣天气时,无法通过自然水灌水保温控温,秧苗容易发生冻伤冻坏,影响秧苗质量。秧田育秧苗期管理,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高,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透气性差,不利于秧苗生长,容易产生烂根现象,特别是高温高湿天气时,容易引发各种病虫害。大棚育秧投资大,管理成本高;秧苗移栽大田环境适应性差,不利于秧苗移栽后及时返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基透水秧床的育秧工场,改善育秧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机械化作业;育秧工场透水透气性和保墒保水好,有利秧苗生长,特别是在应对春季气温多变倒春寒气候时,有很好的可控性;易于育秧的统一管理,育秧成本低,适应双季稻地区机械化育插秧新模式,能满足高密度育秧要求,秧苗移栽大田后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利于秧苗移栽后及时返青。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硬基透水秧床的育秧工场,其包括秧床、进水渠和排水渠,所述的秧床包括透水层和平整压实后形成的硬质基础,透水层是铺设在硬质基础上,透水层由细碎石层和细沙层组成,细沙层铺设在细碎石层上方;秧床四周设置有围埂,秧床呈多块并列布置,多块秧床的宽度尺寸一致,一块秧床内的地面应保持水平;进水渠设置在秧床的一侧,进水渠内设置有水渠闸门,进水渠与输水管连通,进水渠侧的围埂上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渠连通为秧床灌水,一个进水口对应设置一个水渠闸门;排水渠设置在秧床的另一侧,排水渠侧的围埂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渠连通为秧床排水;秧床的至少一侧铺设有机耕道路。
优选的:所述的细碎石层的厚度为20-60mm,细碎石层的铺设保证透水层的稳定性,且满足秧床通水透气的功能,保证秧苗根部始终湿润,不会出现烧根。
优选的:所述的细沙层的厚度为10-30mm,细沙层的铺设覆盖细碎石层,平整透水层表面,保证秧盘能紧贴透水层不会产生空腔。
优选的:所述的秧床内安装有水位标尺,显示监测秧床水位高度。
优选的:所述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在秧床的围埂上呈对角设置,进水口设置在对应进水渠上游的围埂上,排水口设置在对应排水渠下游的围埂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澜光科技有限公司;玉林市志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澜光科技有限公司;玉林市志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489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压型材、电池包骨架以及电池包
- 下一篇:一种静止轴肩填粉摩擦焊接机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