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53546.2 | 申请日: | 2020-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85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洪胜 |
主分类号: | B64D45/00 | 分类号: | B64D45/00;B64C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46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绘 无人机 侧面 保护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无人机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气囊,所述第二夹板的外侧固定安装第二缓冲气囊,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外侧螺旋连接有螺母。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栓和螺母螺旋连接从而能够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安装在无人机上,从而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缓冲气囊和第二缓冲气囊对无人机进行缓冲,进一步的能够对无人机进行保护,避免无人机造成损坏,并且通过通风管能够减小风阻,进一步的减小风阻影响无人机的飞行,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航拍、救援、森林防火、安防、测绘等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测绘时,无人机需要经过各种复杂的地势,以及陡峭的沟壑和丛林,无人机因自身撞击和义务撞击损坏的情况较多,致使使用成本增大。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现有的无人机上安装的机架普遍没有加装减震防撞装置,故在无人机降落或空中突发故障而坠落时,机架不能很好的缓冲地面对无人机机身的撞击冲击,导致无人机损毁严重,而且平时频繁的降落无人机,加之每次降落至地面均会对机身造成一定的撞击,因此,我们提出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缓冲气囊,所述第二夹板的外侧固定安装第二缓冲气囊,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固定栓,所述固定栓的外侧螺旋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缓冲气囊和第二缓冲气囊上均固定连通有若干个通风管,所述第一缓冲气囊和第二缓冲气囊上均固定连通有气门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若干所述通风管均为PVC塑料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内侧内固定安装有防护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栓和螺母的外侧均套设有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通过固定栓和螺母螺旋连接从而能够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安装在无人机上,从而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缓冲气囊和第二缓冲气囊对无人机进行缓冲,进一步的能够对无人机进行保护,避免无人机造成损坏,并且通过通风管能够减小风阻,进一步的减小风阻影响无人机的飞行。
2.本实用新型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通过通孔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减轻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重量,进一步的减小无人机的自身重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第一夹板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测绘无人机的双侧面防撞保护机构第一缓冲气囊的剖面图。
图中:1、第一夹板;2、通孔;3、橡胶套;4、螺母;5、固定栓;6、第二夹板;7、第二缓冲气囊;8、通风管;9、防护垫;10、第一缓冲气囊;11、安装孔;12、气门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洪胜,未经张洪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53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