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热管管材自动封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55049.6 | 申请日: | 2020-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3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宇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526114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南岸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管材 自动 封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管管材自动封口装置,包括加气缸和加热层,加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层,加热层的外形轮廓为矩形,加气缸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平台,加气缸的前端开设有散热孔,加气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夹板,夹板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夹孔,且夹孔的底端与加气缸的内部贯穿连接,通过设置在加气缸内部开设的多个散热孔,在完成对管体的管头位置进行封口完成时,通过加热层对固定电木和浮动电木的加热,对管头进行封口,完成时,管体和管头吸收大量的热量,这时通过加气缸内部的散热孔,将管体表面的热量进行散热,这样可以在封口完成时及时散热这样可以保护管体不受高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管管材自动封口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加热管是管状电热元件它是由金属管螺旋状电阻丝及结晶氧化镁粉等组成的。电加热管产品一般用优质进口不锈钢管、进口高温氧化镁粉、高品质电热丝等材料制成发热元件,用不锈钢制成其它结构部分,具有优良的整体性能,还有超长寿命,容易维修的特点,在不锈钢无缝管内均匀地分布高温电阻丝,在空隙部分填入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均良好的结晶氧化镁粉,结构不但先进,热效率高,发热均匀,高温电阻丝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通过氧化镁粉向金属管表面扩散,再传递到被加热件或空气中去,达到加热的目的。
现有的加热管封口装置中,在加热层对管口进行封口时,因大多设备没有散热口,在加热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不能及时完成散热时,这样会导致电热管的管体因高温会发生变化,会使管体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电热管管材自动封口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加气缸和加热层,所述加气缸的外形轮廓为矩形,所述加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热层,所述加热层的外形轮廓为矩形,所述加热层的截面尺寸小于加气缸的截面尺寸,所述加气缸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工作平台,两个所述加气缸与工作平台的轴心呈对称设置,所述加气缸的前端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外形轮廓为圆形,且散热孔的截面尺寸小于加气缸的截面尺寸,所述加气缸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截面尺寸小于加气缸的截面尺寸,所述夹板的顶端贯穿连接有夹孔,且夹孔的底端与加气缸的内部贯穿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层的底端与工作平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平台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连接杆的截面尺寸小于调节螺栓的截面尺寸,且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外形轮廓为矩形,所述支座的截面尺寸小于工作平台的截面尺寸。
优选的,所述支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外形轮廓为圆形,所述底座的厚度小于支座的厚度,所述加气缸远离加热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浮动电木,所述浮动电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电木,所述固定电木的截面尺寸小于浮动电木的截面尺寸。
优选的,所述浮动电木的顶端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长度与浮动电木的长度相等,所述浮动电木的内部设置有四个气管,所述气管的长度与浮动电木的长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固定电木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截面尺寸小于固定电木的截面尺寸,所述拉杆的一侧与浮动电木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气缸靠近浮动电木的一侧固定练级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浮动电木贯穿连接,所述浮动电木表面一周靠近盖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活动板。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在加气缸内部开设的多个散热孔,在完成对管体的管头位置进行封口完成时,通过加热层对固定电木和浮动电木的加热,对管头进行封口,完成时,管体和管头吸收大量的热量,这时通过加气缸内部的散热孔,将管体表面的热量进行散热,这样可以在封口完成时及时散热这样可以保护管体不受高温影响。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宇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宇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55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