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带电池拉弧检测的储能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58322.0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88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郑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纳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122 | 分类号: | H02H7/122;H02H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检测 逆变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带电池拉弧检测的储能逆变器,包括储能逆变器、光伏组件、电弧故障检测器和蓄电池组;储能逆变器包括升压电路、双向逆变电路和充放电电路;光伏组件的输出端口连接升压电路的输入端口;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口连接双向逆变电路的第一侧端口;双向逆变电路的第二侧端口连接连接电网和/或负载;蓄电池组的负极连接充放电电路的第一侧端口的负极端,蓄电池组的正极接线穿过电弧故障检测器的霍尔检测端口连接充放电电路的第一侧端口的正极端;充放电电路的第二侧端口连接双向逆变电路的第一侧端口。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路,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如果系统中有螺丝/线头等接触不牢靠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避免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逆变器,具体涉及一种自带电池拉弧检测的储能逆变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连接储能逆变器,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电弧。故障电弧会引起系统风险,造成火灾等安全隐患。例如,在光伏组件以及储能逆变器的直流环路中如果有螺丝松动接触不良,就有可能产生故障电弧。或者,在储能逆变器启停或者开关的时候,也有一定概率产生故障电弧。如果在发生故障电弧的时候不能及时切断电路,则系统的安全性会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带电池拉弧检测的储能逆变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带电池拉弧检测的储能逆变器,包括储能逆变器、光伏组件、电弧故障检测器和蓄电池组;所述储能逆变器包括升压电路、双向逆变电路和充放电电路;所述光伏组件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端口;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出端口连接双向逆变电路的第一侧端口;所述双向逆变电路的第二侧端口连接连接电网和/或负载;所述蓄电池组的负极连接充放电电路的第一侧端口的负极端,所述蓄电池组的正极接线穿过电弧故障检测器的霍尔检测端口连接所述充放电电路的第一侧端口的正极端;所述充放电电路的第二侧端口连接所述双向逆变电路的第一侧端口。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多个升压支路;多个升压支路与多个光伏组件对应;所述升压支路包括升压电感、升压开关管和升压二极管;升压电感的一端连接光伏组件的第一输出端;升压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升压二极管的阳极;升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双向逆变电路的第一侧端口的正极端;升压开关管的第一极连接升压电感和升压二极管的公共端;升压开关管的第二极连接光伏组件的第二输出端。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双向逆变电路包括六组逆变场效应管;第一逆变场效应管、第三逆变场效应管和第五逆变场效应管依次串联;第二逆变场效应管、第四逆变场效应管、第六逆变场效应管依次串联;第一逆变场效应管和第三逆变场效应管的公共端、以及第四逆变场效应管和第六逆变场效应管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双向逆变电路的第二侧端口的第一连接端;第二逆变场效应管和第四逆变场效应管的公共端、以及第三逆变场效应管和第五逆变场效应管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双向逆变电路的第二侧端口的第二连接端。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充放电电路包括两组变压开关管;第一变压开关管和第二变压开关管串联,变压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充放电电路的第一侧端口的正极端;变压电感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变压开关管和第二变压开关管的公共端;第一变压开关管和第二变压开关管所连接而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作为所述充放电电路的第二侧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光伏组件和储能逆变器的连接系统中安装了电弧故障检测器(AFCI,Arc-Fault Circuit-Interrupter),通过识别电路中的电弧故障特征信号, 在电弧故障发展成为火灾或电路出现短路之前断开电源电路的一种保护装置。 AFCI作为一种电路保护装置,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故障电弧引起火灾,能够有效的侦测直流环路螺丝松动接触不良。同时它有检测并区别逆变器在启停或开关时产生的正常电弧和故障电弧的能力,发现故障电弧后及时切断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纳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纳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583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