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电断路器的操作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2106.3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4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勇;芮潇林;赵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明晖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71/5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大国 |
地址: | 31401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断路器 操作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电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壳体、执行机构、复位机构、跳扣、锁扣、复位片和脱扣器,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手柄、长连杆、短连杆、塑料连杆和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片竖直设置在壳体内,复位片通过转轴与壳体连接,并且复位片一侧与脱扣器顶杆贴合,转轴上还设置有复位片扭簧,复位片扭簧一端与复位片连接,另一端与塑料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电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脱扣器的顶杆采用复位片扭簧复位,响应速度快,对尺寸要求不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NFIN型漏电断路器的操作机构采用的是老式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执行机构、复位机构、跳扣8'、锁扣9'、直角复位片10'和脱扣器2',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手柄3'、长连杆4'、短连杆5'、塑料连杆6'和凸轮7',手柄3'与壳体1'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连接,长连杆4'一端与手柄3'铰接,另一端与短连杆5'和塑料连杆6'相互铰接,所述凸轮7'与壳体1'通过第二转轴连接,跳扣8'与壳体1'通过第三转轴连接,锁扣9'与壳体1'通过第四转轴连接并且位于脱扣器2'的左侧,所述凸轮7'的还与短连杆5'铰接,所述凸轮7'与跳扣8'配合,跳扣8'与锁扣9'配合,所述复位机构包括锁扣9'弹簧、手柄拉簧11'和跳扣弹簧12',所述手柄拉簧11'一端与壳体1'连接另一端与手柄3'连接,所述跳扣弹簧12'设置于第三转轴上,所述直角复位片10'设置于第四转轴上并且位于锁扣9'的一侧,直角复位片10'包括竖直部102'和水平部101',竖直部102'贴紧脱扣器2'的顶杆与脱扣器2'配合,水平部101'悬空与竖直部102'垂直形成一个直角。
如图2所示,在使用时,手柄3'带动长连向下杆运动,塑料连杆6'带着动触头14'转动,动触头14'和静触头13'相碰,同时,短连杆5'带动凸轮7'运动,凸轮7'顶着跳扣8'向上运动,直至与锁扣9'相扣,手柄3'运动到长连杆4'180°时,机构开始进入死区,触头已经合并,手柄3'继续运动到上限位,操作机构锁死;当脱扣器2'工作时,脱扣器2'的顶杆顶出,给直角复位片10'一个0.5~0.6N向前的力,直角复位片10'带动锁扣9'运动,跳扣8'失去了锁扣9'的阻挡,同时,凸轮7'也失去了跳扣8'的阻挡,短连杆5'带动凸轮7'继续运动,运动轨迹为一个圆形,所以塑料连杆6'失去了支撑,同时也被动触头弹簧15'顶回,此时,动触头14'和静触头13'被分开,电路断开;当塑料连杆6'被顶回后,会顶起直角复位片10'的水平部101',使直角复位片10'的水平部101'转动,带动直角复位片10'的竖直部102'转动,直角复位片10'的竖直部102'把脱扣器2'的顶杆顶回,完成脱扣器2'的复位。
在实际使用中,直角复位片10'是脱扣器2'传输脱扣信息给执行机构的零件,同时,脱扣器2'本身没有复位能力,需要借助执行机构和直角复位片10'来复位,现在的脱扣器2'复位,需要等手柄3'复位的时候,塑料连杆6'抬起顶到直角复位片10'的水平部101',使直角复位片10'转动将顶杆压回,动作过程缓慢,同时直角复位片10'变形会影响复位能力,会造成复不到位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漏电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该操作机构脱扣器的顶杆采用复位片扭簧复位,响应速度快,对尺寸要求不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壳体、执行机构、复位机构、跳扣、锁扣、复位片和脱扣器,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手柄、长连杆、短连杆、塑料连杆和凸轮,所述复位片竖直设置在壳体内,复位片通过转轴与壳体连接,并且复位片一侧与脱扣器顶杆贴合,转轴上还设置有复位片扭簧,复位片扭簧一端与复位片连接,另一端与塑料连杆连接。
进一步所述复位片的下半部分与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复位片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朝向远离脱扣器一侧倾斜的倾斜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明晖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明晖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21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型PMI泡沫球顶
- 下一篇:一种高效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