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幕墙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2140.0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2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军;罗璇;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锋思城界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2/96;E04B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幕墙 连接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其包括用于连接幕墙玻璃的连接管、用于将连接管连接于墙体的固定件和设置于连接管背离墙体一侧的压板,连接管背离墙体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管,相邻幕墙玻璃相向侧边沿被夹持于压板和连接管之间,隔热管与压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隔热条,压板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隔热管的连接螺栓一,压板背离隔热管一侧设置有扣板,压板和扣板的横截面均呈U形且两者相向开口,压板整体卡设于扣板的U状开口内侧,扣板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卡接板,卡接板朝向扣板中心一侧边沿朝向压板弯折,压板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分别被夹持于卡接板的弯折部和扣板的侧板之间。本申请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相对较佳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幕墙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幕墙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目前的玻璃幕墙在安装时,大多是采用拉索结构的连接方式,这种结构虽然有利于降低玻璃的破损率,但是对于拉索的钢结构要求较高,钢材的使用量也比较大,因此成本相对较高,而且由于拉索的阻挡,会对墙体内的视线造成一定的阻挡。
现有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04672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幕墙节点安装连接结构,其技术要点为:包括连接板,连接板是由一体成型的镀锌钢板和连接支架构成,镀锌钢板通过化学螺栓固定在墙体上,连接支架是由L型的左支架和右支架组成,左支架和右支架对称设置,左支架和右支架之间安装有截面为矩形的铝合金立柱,铝合金立柱通过不锈钢螺栓与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接固定;铝合金立柱的前端中部设有一个连接头,连接头前端固定有一个压块,压块左侧与铝合金立柱之间安装有左玻璃框,左玻璃框与压块之间以及左玻璃框与铝合金立柱之间分别设有第一胶条;压块右侧与铝合金立柱之间安装有铝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保温隔热性能相对较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玻璃幕墙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幕墙连接结构,包括用于连接幕墙玻璃的连接管、用于将连接管连接于墙体的固定件和设置于连接管背离墙体一侧的压板,所述连接管背离墙体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管,相邻幕墙玻璃相向侧边沿被夹持于压板和连接管之间,所述隔热管与压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隔热条,所述压板穿设有多个螺纹连接于隔热管的连接螺栓一,所述压板背离隔热管一侧设置有扣板,所述压板和扣板的横截面均呈U形且两者相向开口,所述压板整体卡设于扣板的U状开口内侧,所述扣板的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板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朝向扣板中心一侧边沿朝向压板弯折,所述压板的两相互平行的侧板分别被夹持于卡接板的弯折部和扣板的侧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幕墙玻璃被夹持于压板和连接管之间,扣板和压板的横截面均呈U形且两者相向开口,使得两者之间成型有空腔,以减小使用时,通过相邻幕墙玻璃相向侧边沿之间的间隙产生的热交换,同时,压板通过多个隔热条连接于隔热管,隔热管内同样成型有空腔,能够进一步减小外部通过隔热条和隔热管传递至连接管的热量,进一步优化保温隔热效果,并且连接管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于墙体,能够在减轻整体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减小产生的热交换,优化使用效果,此外,压板的侧板被夹持于卡接板和扣板的侧板之间,能够有效的在安装扣板时对其的安装位置做限制,以减小出现扣板贴合于压板影响保温隔热效果的可能性,同时能够通过卡接板和扣板对压板做支撑,以优化对幕墙玻璃夹持效果的稳定性,减小压板出现塑性变形的可能性,并通过连接螺栓一将压板相对较为稳定的连接于隔热管,优化使用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栓一设置有螺管,所述螺管固定连接于隔热管的外壁,所述连接螺栓一朝向墙体的一端穿入并螺纹连接于螺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连接螺栓一通过螺管连接于隔热管,并使得连接螺栓一不穿入至隔热管内,减小对隔热管的隔热保温效果的影响,以优化使用效果。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幕墙玻璃之间以及压板与幕墙玻璃之间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隔热的密封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锋思城界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锋思城界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2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