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自动除雾的新型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7731.7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9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谭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雅罗可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B60S1/6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中外企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87 | 代理人: | 孙益青 |
地址: | 20094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新型 后视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自动除雾的新型后视镜,属于后视镜技术领域,包括镜片、卡槽、风道、挡水板和机身,卡槽的中间设有镜片,且镜片与上下两端的卡槽镶嵌连接,卡槽的上下两端设有风道,且风道均与机身固定连接,风道的左侧分别设有挡水板,且挡水板均与机身固定连接。该种能自动除雾的新型后视镜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改善了市场的车用后视镜只具备摆动和反光功能的现象,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设备的需求,解决了后视镜除雾时间久以及无法及时的将雾去除的问题,避免了驾驶人员的视线受阻,不利于实际使用的问题,解决了内部零件容易震动受损使设备损坏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自动除雾的新型后视镜质量,方便驾驶员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视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自动除雾的新型后视镜。
背景技术
汽车后视镜位于汽车头部的左右两侧,已及汽车内部的前方,汽车后视镜反映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它起着第二只眼睛的作用,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
现有市场的车用后视镜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便捷设备的需求,且后视镜除雾时间久,过程缓慢工作效率低,无法及时的将雾去除,进而使驾驶人员的视线受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实际使用,且内部零件容易震动受损,使设备损坏,进而自动除雾的新型后视镜质量差,影响驾驶员的使用。
因此,需要在现有后视镜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后视镜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便捷设备的需求,且后视镜除雾时间久,过程缓慢工作效率低,无法及时的将雾去除,进而使驾驶人员的视线受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实际使用,且内部零件容易震动受损,使设备损坏,进而自动除雾的新型后视镜质量差,影响驾驶员的的问题,提供一种能自动除雾的新型后视镜,通过设置镜片、卡槽、风道、挡水板和机身,使本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改善了市场的车用后视镜只具备摆动和反光功能的现象,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设备的需求,解决了后视镜除雾时间久,过程缓慢工作效率低,无法及时的将雾去除的问题,避免了驾驶人员的视线受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实际使用的问题,解决了内部零件容易震动受损使设备损坏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自动除雾的新型后视镜质量,方便驾驶员的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自动除雾的新型后视镜,包括镜片、卡槽、风道、挡水板和机身,所述卡槽的中间设有镜片,且镜片与上下两端的卡槽镶嵌连接,所述卡槽的上下两端设有风道,且风道均与机身固定连接,所述风道的左侧分别设有挡水板,且挡水板均与机身固定连接,所述挡水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出风口,且出风口均与挡水板镶嵌连接,所述镜片的右侧设有加热器,且加热器与机身固定连接,所述机身的右侧设有电机底座,且电机底座与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底座的左侧设有散热罩,且散热罩与电机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罩的左侧设有转轴,且转轴与散热罩镶嵌连接,所述转轴的左侧设有传动杆,且传动杆与转轴活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风扇,且风扇均与传动杆活动连接;
所述加热器的底部设有制热器,且制热器与加热器固定连接,所述制热器的上端设有制热管,且制热管与制热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罩内部设有电机,且电机与散热罩镶嵌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中间设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与传动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身上端挡水板比机身下端挡水板长1cm-2cm,且挡水板凸出于镜片左侧2cm-4cm,并且挡水板呈弧形向内弯曲。
优选的,所述制热管管道呈倒U形平行分布于下端的制热器,且制热管下端与制热器顶部相互垂直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罩表面呈蜂窝形分布,且散热罩与右侧的电机底座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上下两端的传动杆以传动轴为中心等距分布,且传动轴与右侧的散热罩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上下两端的风扇大小直径等距,且风扇以传动轴为中心点上下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雅罗可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雅罗可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77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机械手刹未拉起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血液透析护理移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