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消落带水生观赏植物的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7777.9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4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玲;陈吉裕;陈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吴海云 |
地址: | 40415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落带 水生 观赏植物 培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消落带水生观赏植物的培养装置,所述连接板架通过限位滑套与定位机构卡合连接,所述连接板架通过传动连杆与种植框连接,所述种植框的上表面嵌入开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内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种植网架,所述种植网架的底部固定有防护网框。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机构上支撑主杆与伸缩支杆的配套组合,在水流升高或降低时,能够随种植框同步伸缩,确保种植框始终漂浮在水平的同时,又不会使种植框随水流漂浮失散,且在对水生观赏植物培养过程中,通过防护网框的防护,在根系缠绕杆对水生观赏植物根部的缠绕下,能够避免鱼虾等啃食植物根部,确保水生观赏植物的高效生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消落带水生观赏植物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消落带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二是周期性蓄水,主要是指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通常在易形成消落带的水域处种植水生观赏植物,以提高消落带区域的绿化性。
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消落带水生观赏植物的培养装置存在着一些缺点,传统的培养装置结构较为单一,无法有效的对培养装置进行定位处理,易导致培养装置随消落带水流漂浮失散,且对水生观赏植物培养过程中,培养效率低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消落带水生观赏植物的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消落带水生观赏植物的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消落带水生观赏植物的培养装置,包括连接板架,所述连接板架的上方位于前后两端位置处对称固定有限位滑套,且连接板架通过限位滑套与定位机构卡合连接,所述连接板架的下方设置有气囊,且连接板架的内侧连接有种植框,所述连接板架通过传动连杆与种植框连接,所述种植框的上表面嵌入开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内侧位于中部位置处固定有种植网架,所述种植网架的底部固定有防护网框,所述防护网框的内侧位于底端位置处固定有根系缠绕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撑主杆,所述支撑主杆的底端固定有定位圆盘,所述定位圆盘的底端固定有锚固杆,所述支撑主杆的顶端嵌入卡合有伸缩支杆,所述伸缩支杆的顶端连接有定位螺帽,且伸缩支杆通过外螺纹与定位螺帽拧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锚固杆为锥形结构,且锚固杆的数量为三组,所述锚固杆相对于定位圆盘的圆心均匀对称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主杆的内径与伸缩支杆的外径相适配,且支撑主杆与伸缩支杆的长度均不低于1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种植框的数量不少于六组,且种植框通过传动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种植框与连接板架均采用PVC硬胶材质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种植网架的数量不少于五个,且种植网架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网框为栅格形结构,且防护网框的网孔孔径不高于1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机构对连接板架的卡合定位,能够将培养装置固定在指定的消落带区域内,同时通过定位机构上支撑主杆与伸缩支杆的配套组合,在水流升高或降低时,能够随种植框同步伸缩,确保种植框始终漂浮在水平的同时,又不会使种植框随水流漂浮失散,且在对水生观赏植物培养过程中,通过传动连杆对种植框的转动连接,能够使种植框随水流波浪同步漂浮,避免水流波浪过大冲散水生观赏植物,同步的通过防护网框的防护,在根系缠绕杆对水生观赏植物根部的缠绕下,能够避免鱼虾等啃食植物根部,确保水生观赏植物的高效培养生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未经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77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