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力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9024.1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84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华;马星星;唐浩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卫华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712000***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力针,包括针柄、针体和针尖,所述针柄固定设置于针体的顶部,所述针尖固定设置于针体的底部,所述针柄上靠近针体的一端表面缠绕有金属丝,所述针柄的另一端不作处理,所述针尖的底部设置为圆弧形结构,所述针体由针身和小凸起组成,所述小凸起均匀分布在针身表面;本实用新型的加力针可通过针身上不同高度、不同侧面的半球形的小凸起,增强了对穴位内周围组织的刺激强度,提高了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加力针更利于滞针法、动针法等手法的操作,克服了一般毫针滑针、脱针现象,使临床更具可操作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力针。
背景技术
有2000多年的历史的针刺疗法,以其操作简便、有效、经济、安全的优势,深受我国广大百姓的欢迎和接受。针刺疗效的产生一方面与医者针刺操作手法相关,另一方面与针具有关,现行较为常见、常用的针具有毫针、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其针身直径的粗细、长短、形状等是决定针刺刺激强度的主要因素。
毫针是针刺治病的最为常用的针具,其操作是进针到达应刺深度后,主要通过医者对毫针针身的提插、捻转增强其对穴位局部的刺激而发挥治疗作用的。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毫针均多为不锈钢,其针身皆为圆柱状,多较细,实行操作手法时易于滑针,在治疗某些需要加大刺激量才有较好疗效的疾病时显得刺激量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力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力针,包括针柄、针体和针尖,所述针柄固定设置于针体的顶部,所述针尖固定设置于针体的底部,所述针柄上靠近针体的一端表面缠绕有金属丝,所述针柄的另一端不作处理,所述针尖的底部设置为圆弧形结构,所述针体由针身和小凸起组成,所述小凸起均匀分布在针身表面。
优选的,所述针体上同一左右水平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小凸起,所述针体上同一前后水平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小凸起,上下相邻的两个小凸起之间的高度设置为5mm,所述小凸起从距离针柄5mm开始设置,距离针尖5mm结束。
优选的,所述小凸起设置为表面光滑的半球形结构,且小凸起的直径为0.1mm。
优选的,所述针体设置为圆柱形实心不锈钢结构,针体的长度设置为1寸(25mm)、1.5寸(40mm)、2寸(50mm)、3寸(75mm)中的任意一种尺寸,所述针体的直径设置为0.45mm。
优选的,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铜丝或铅丝,金属丝的直径设置为0.04mm。
优选的,所述针柄的长度设置为3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力针可通过针身上不同高度、不同侧面的半球形的小凸起,增强了对穴位内组织周围的刺激强度,提高了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加力针更利于滞针法、动针法等手法的操作,克服了一般毫针滑针、脱针现象,使临床更具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针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柄;2、针体;3、针尖;4、针身;5、小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卫华,未经张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9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池生产的电池加热辊
- 下一篇:一种密封性好的化妆品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