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的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9380.3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06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邓文;赵长生;龚俊杰;张海宁;杨帅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联众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G01D1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接触 悬挂 状态 检测 监测 装置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的测试装置,包括轨道、两个基础、两个立柱、提升装置、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和缆风绳七部分组成,所述轨道设置在两个所述基础之间,且基础的上端外表面设置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提升装置,两个所述提升装置之间设置有与轨道相互平行的接触悬挂,所述立柱的外表面通过缆风绳与地面接触固定,该装置采用矩管拼接式轨道,代替真实截面形状的钢轨,减轻了轨道重量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升装置采用绞盘提升,使提升架能够在固定立柱上调节高度,同样提升装置中的提升架上吊环螺栓位置可调,可调项能够满足接触网监测系统在一个场地中模拟不同数值的导高、双线间距、双线高差等参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网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是一套由高清视频矩阵、计算机控制系统、LED补光系统及检测触发系统组成的监测系统,简称为:接触网监测系统。主要作用是对接触网悬挂部件工况图像进行高速采集、存储,对接触网零部件状态松、脱、裂等缺陷进行全面检测并及时预警,为接触网运营安全提供保障。接触网监测系统应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将接触网监测系统安装到用于检查列车运行工况的检测车上,另一种是将接触网监测系统安装到可以沿轨道运行的机器人上。装有接触网监测系统的检测车一般用在铁路正线上。装有接触网监测系统的机器人则主要用在除正线以外的其他线路上,如:站线、段管线、岔线等。其中接触网监测系统机器人设计完成后要对其功能与检测精度进行测试,以判断接触网监测系统机器人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常用的检测接触网监测系统机器人功能的方式为让接触网监测系统机器人在满足检测要求的实际铁路线上运行。
接触网监测系统机器人需要对接触网的几何参数进行测量,而接触网的几何参数包括拉出值、导高、双线间距、双线高差及定位器角度等,为对测量的参数进行对比、校准,每一个参数一般需要测量两个以上参数值。一般较短的一段铁路线接触网几何参数比较固定,且有的位置接触线为单线,有的位置接触线为双线。如果采用上述方案中提到的检测方式,就需要寻找较多位置才能满足测试要求,需要把接触网监测系统机器人不停的更换测试位置,从而费时费力,增加使用者劳动强度。
为此,提出一种用于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的测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的测试装置,该装置采用矩管拼接式轨道,代替真实截面形状的钢轨,减轻了轨道重量和降低了安装难度,提升装置采用绞盘提升,使提升架能够在固定立柱上调节高度,同样提升装置中的提升架上吊环螺栓位置可调,以上可调项能够满足接触网监测系统在一个场地中模拟不同数值的导高、双线间距、双线高差等参数,避免了到实际铁路线上寻找合适测量点的麻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的测试装置,包括轨道、两个基础、两个立柱、提升装置、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和缆风绳七部分组成,轨道设置在两个基础之间,且基础的上端外表面设置立柱,立柱的顶端设置有提升装置,两个提升装置之间设置有与轨道相互平行的接触悬挂,立柱的外表面通过缆风绳与地面接触固定,支持装置位于基础的后侧。
轨道由多段单节轨组装而成,单节轨包括上轨管、下轨管、轨枕、轨管连接耳板和紧固螺钉组成,上轨管与下轨管之间通过螺钉进行紧固连接,下轨管与轨枕通过轨管连接耳板进行连接,相邻两个单节轨之间还设置有轨管连接器,两个单节轨之间通过轨管连接器进行连接,轨管连接器贯穿入相邻两个单节轨下轨管中,且其通过紧固螺钉将下轨管和轨管连接器进行固定连接;
基础包括上基座架连接杆、地钉、基座架、下基座架连接杆四部分组成,基座架由钢矩管拼焊而成,基座架与地面接触的矩管上开有地钉孔,通过地钉将基座架固定到地面上。
立柱由多段矩管组成,相邻矩管之间设置有立柱管连接件,相邻矩管之间通过立柱管连接件进行连接,且立柱底端与基础中的基座架进行连接,立柱顶端则与缆风绳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联众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联众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93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