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盖碗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71844.4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89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洋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7G19/14;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赵晨宇 |
地址: | 3212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盖碗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盖碗,涉及茶具领域。包括彼此配合设置的碗盖和碗体,碗体设置有排放口组件,排放口组件包括第一滤孔和碗嘴,第一滤孔设置于碗体侧壁,碗嘴设置于碗体外侧壁配合第一滤孔使用,碗体还设置有过滤器,过滤器活动设置于碗体内。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盖碗很好的解决了使用盖碗分茶时茶汤溅出和茶叶、茶汤未分离的问题,这种盖碗还可以充当公道杯使用,避免茶叶久泡而导致茶汤苦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碗。
背景技术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
我们日常见到的盖碗一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在《中国茶叶大辞典》中的定义为:盖碗,饮具。多见瓷质。上配盖下配茶托,茶托隔热便于持饮,这是一类由碗、盖、托三件组成的盖碗,是现代茶馆中最常见的标志性盖碗茶具,被茶人们称为“三才碗”。另一种是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的说法是:盖碗,带盖的小碗,茶具,此类盖碗由碗和盖两件组成,近年来的茶文化复古潮流中,越来越多见。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
我们日常见到的盖碗一般有两种:第一种由碗、盖、托三件组成的盖碗;第二种是带盖的小碗,由碗和盖两件组成。第一种盖碗多用于自己单独品茗,即把它用作茶杯;第二种盖碗用于分饮,将茶泡入碗内,再分别倒入茶盏。但使用第二种盖碗分茶时,茶汤容易溅出,茶叶也容易一起倒入茶盏内,导致品茗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碗,解决了使用盖碗分茶时茶汤溅出和茶叶、茶汤未分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盖碗,其包括彼此配合设置的碗盖和碗体,上述碗体设置有排放口组件,上述排放口组件包括第一滤孔和碗嘴,上述第一滤孔设置于碗体侧壁,上述碗嘴设置于碗体外侧壁配合上述第一滤孔使用,上述碗体还设置有过滤器,上述过滤器活动设置于上述碗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过滤器可以包括手提部、折边部、环体部和底部,上述折边部设置于上述环体部上口,上述底部设置于上述环体部下口,上述环体部上口的直径大于上述环体部下口的直径,上述环体部的侧壁对称设有穿孔,上述手提部通过上述穿孔连接于上述环体部,上述底部设有第二滤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手提部还可以包括折叠部,上述折叠部设置于上述手提部首尾两端,上述折叠部通过上述穿孔将上述手提部连接于上述环体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碗体的碗口位置设置有凹面,上述凹面呈环形设置,上述过滤器通过上述折边部将上述过滤器设置于上述凹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手提部为弹性手提部,上述手提部呈半圆形状,上述手提部设置有第一隔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过滤器的深度小于上述碗体的深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碗体的外侧壁对称设置有碗把,上述碗把设置有第二隔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碗盖设置有盖把,上述盖把设置有第三隔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碗盖的直径长度大于上述凹面的口径,小于上述碗体的口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碗体的口径大于上述碗体底部的直径,上述碗体的口径和通高均不超过15C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洋,未经杨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18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咽喉暴露辅助装置
- 下一篇:发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