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胶黏剂空隙填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72213.4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88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原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96/00 | 分类号: | A47B96/00;B27M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黏剂 空隙 填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胶黏剂空隙填充结构,包括填隙面,第一抵接部,第一胶接部,第一弯折部,第一直角导流板,第二抵接部,第二胶接部,第二弯折部,第二直角导流板,所述第一直角导流板和第二直角导流板之间构成进胶道,第一直角导流板与填隙面之间构成第一嵌胶道,第二直角导流板与填隙面之间构成第二嵌胶道,所第一抵接部与填隙面之间构成第一溢胶腔,所第二抵接部与填隙面之间构成第二溢胶腔;通过进胶道,使多余的胶粘剂流入第一溢胶腔和第二溢胶腔,避免溢胶,板材通过胶黏剂与第一胶接部和第二胶接部粘接,又因固化的胶黏剂卡持在第一嵌胶道和第二嵌胶道中,进一步加强连接的牢固程度;因此,具有连接牢固、无溢胶、环保美观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填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胶黏剂空隙填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板式家具的封边存在板材与封边条之间的缝隙不够紧密,使得空气可以进入,极易造成板材受潮发霉和虫蛀,降低板材的耐用性,也容易使得封边条内的板材与胶水产生的挥发气体溢出,危害使用者的安全,二者暴露的缝隙明显,不够美观。
另外,在专利发明申请CN201720569509.7中公开了一种家具无缝封边的结构,其中所述封条2与基材1接触的侧边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结构的上下两个腰边与所述三角形结构相吻合,所述等腰梯形的左侧底边与三角形结构的顶角形成储胶空间3,所述内凹的三角形结构的顶角为90度-145度,所述等腰梯形结构的上下腰边与所述内凹的三角形结构的斜边相平行,所述等腰梯形结构的上下腰边与所述内凹的三角形结构的斜边的平行间隙为1-2mm,但是这种结构中,胶水与封条的接触面积小,粘接力度不足,容易脱落,并且在压紧封条的时候,接触面之间容易溢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连接牢固、无溢胶、环保美观的胶黏剂空隙填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黏剂空隙填充结构,包括填隙面,设置在所述填隙面上端的、为向内折弯设置的第一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部一端的、为凹陷设置的第一胶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胶接部一端的、为折弯设置的第一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一端的第一直角导流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填隙面下端的、为向内折弯设置的第二抵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抵接部一端的、为凹陷设置的第二胶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胶接部一端的、为折弯设置的第二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一端的第二直角导流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直角导流板和第二直角导流板之间构成进胶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直角导流板与填隙面之间构成第一嵌胶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直角导流板与填隙面之间构成第二嵌胶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抵接部与填隙面之间构成第一溢胶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抵接部与填隙面之间构成第二溢胶腔。
作为优选,所述填隙面的两端还设置有补边胶。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形成进胶道、第一嵌胶道和第二嵌胶道,使得多余的胶粘剂流入第一溢胶腔和第二溢胶腔,避免的多余的胶粘剂通过缝隙溢流到外部;所述第一胶接部、第二胶接部、第一嵌胶道和第二嵌胶道起协同作用,使板材通过胶黏剂分别粘接第一胶接部和第二胶接部,又使得固化的胶黏剂卡持在第一嵌胶道和第二嵌胶道中,进一步加强连接的牢固程度;通过在填隙面的两端加入补边胶,填补填隙面的两端与板材的缝隙,利于减缓板材与胶黏剂的气体释放,实现环保美观;因此,具有连接牢固、无溢胶、环保美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胶黏剂空隙填充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胶黏剂空隙填充结构的腔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原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原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2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