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智能窗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73489.4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7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广杨;赵芝杰;陈智科;陈静芬;杨永源;韦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H5/02 | 分类号: | A47H5/02;F21V33/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吴泽燊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太阳能 充电 功能 智能 窗帘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智能窗帘系统,包括设置在室内侧窗口处的照明灯和可遮盖所述窗口的帘布,在所述窗口旁侧设置有控制电机和与所述控制电机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帘布滑动设置在所述窗口上沿并与所述控制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照明灯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控制电机和所述照明灯均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加强窗帘系统智能化的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智能窗帘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大规模的资源利用,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因此节能减排是我们目前乃至未来利用资源应当采取的主要手段之一,窗帘是家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遮阳挡光具有重大作用,当今市场上的窗帘系统相差无几,功能相对单一,现有技术中智能窗帘的主要特征体现在自动化方向,然而具备自动化控制的智能窗帘耗能太大,不符合节能减排,资源反复利用的绿色技术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智能窗帘系统,加强窗帘系统智能化的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太阳能充电功能的智能窗帘系统,包括设置在室内侧窗口处的照明灯和可遮盖所述窗口的帘布,在所述窗口旁侧设置有控制电机、供人操作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控制电机、照明灯电连接,所述帘布滑动设置在所述窗口上沿并与所述控制电机传动连接;
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控制电机和所述照明灯均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路板,以及集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供人操作的操作部、用于接收窗帘开启或关闭信息的接收部。
作为优选,所述窗口旁侧设置有用于收集光线强度的光线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接收部。
作为优选,所述窗口上沿设置有滑轨,所述帘布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帘布包括第一帘布和第二帘布,所述第一帘布、第二帘布在所述控制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滑轨朝相反方向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且所述容纳腔上与所述照明灯相对应的位置为透明材质或设置有透光槽。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两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照明灯的两端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中,在室内侧窗口处设置有照明灯和可遮盖所述窗口的帘布,在所述窗口旁侧设置有控制电机和与所述控制电机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照明灯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再将所述帘布滑动设置在所述窗口上沿,并使用所述控制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帘布,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帘布、照明灯开启或关闭的智能化,并且将所述控制电机、照明灯与太阳能电池电连接,把太阳能转换为供所述控制电机、照明灯使用的电能,节能环保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照明灯隐蔽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照明灯悬挂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未经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34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医疗护理用吊架
- 下一篇:一次性可调节负压吸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