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圆瓶卧转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74123.9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52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为;夏天;雷武舜;浦道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轩特物联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圆 瓶卧转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公开一种小圆瓶卧转立装置,主要由电机、输送外侧板和输送内侧板、套筒滚子链条、辊轴、大链轮、传动轴、同步带轮、内花轮、拨轮、上导向块、下导向块、翻转隧道座和翻转隧道盖板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大链轮在所述的传动轴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带附件的套筒滚子链条与所述的大链轮配合传动,所述辊轴安装在所述套筒滚子链条的附件上,承载着小圆瓶沿方向特定方向卧式行进;所述翻转隧道座和翻转隧道盖板,形成小圆瓶翻转隧道。本实用新型采用利用与卧式输送的动力联动的结构,无须额外增加翻转小圆瓶的动力,为生产线节省了空间,提高了传动效率。翻转隧道可以快速拆卸,以便于操作工清理玻璃渣,有效地避免了工伤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包装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圆瓶卧转立装置。
背景技术
小圆瓶包装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小圆瓶需要在输送线上转变输送姿态,从卧式输送的姿态转变为立式输送的姿态,便于其他工序的生产,从卧式输送转变为立式输送,是小圆瓶生产线中比不可少的环节。目前现有的卧转立装置,通常采用螺杆机构翻转小圆瓶。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需要较长的空间才能将小圆瓶翻转成站立状态,而且螺杆需要额外的动力传动。现有技术的另一个缺点是当发生碎瓶时,清理玻璃渣困难,容易伤及操作工,带来产生工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圆瓶卧转立装置,采用动力联动的结构,无须增加翻转小圆瓶的动力,为生产线节省了空间,提高了传动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是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圆瓶卧转立装置,主要由电机、输送外侧板和输送内侧板、套筒滚子链条、辊轴、大链轮、传动轴、同步带轮、内花轮、拨轮、上导向块、下导向块、翻转隧道座和翻转隧道盖板组成。
所述大链轮在所述的传动轴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带附件的套筒滚子链条与所述的大链轮配合传动,所述辊轴安装在所述套筒滚子链条的附件上,承载着小圆瓶沿流水线方向卧式行进。所述翻转隧道座和翻转隧道盖板,形成小圆瓶翻转隧道。
所述电机安装在内侧板的左侧,在其轴端安装有链轮,通过传动链条给链轮提供旋转动力。
所述拨轮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对拨轮提供旋转动力,逆时针旋转。在所述的电机的作用下,所述的内花轮顺时针旋转。
所述上导向块与所述的内侧板和所述的外侧板的顶面联结安装。下导向块安装在所述的内侧板和外侧板的里侧底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利用与卧式输送的动力联动的结构,无须额外增加翻转小圆瓶的动力,为生产线节省了空间,提高了传动效率。翻转隧道可以快速拆卸,以便于操作工清理玻璃渣,有效地避免了工伤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沿A-A轴线的立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传动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4所示,输送外侧板002和输送内侧板003用于支撑本装置的所有零件。电机004安装在内侧板003的左侧,在其轴端安装有链轮007,通过传动链条008给链轮009提供旋转动力。所述电机004用于提供小圆瓶输送和90度翻转的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轩特物联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轩特物联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41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接触式开门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细小管道检修的串联式爬行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