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79568.6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6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底板 脉动 压强 消力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包括溢洪道和消力池,所述溢洪道坐落在坝体或山体上,溢洪道底板与消力池底板相接,溢洪道边墙与消力池边墙相接;所述溢洪道底板与消力池底板以反弧嵌槽相接,反弧嵌槽的圆弧半径为R,R=4h~10h,h为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反弧最低处的水深;所述反弧嵌槽与溢洪道底板相切;所述反弧嵌槽与消力池底板不相切,以向上的角度α相接,α角度在15°与40°;所述消力池末端设置连续墩式尾坎,下部为高度根据需要设置的直坎,上部采用斜坎。采用该消力池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消力池底板的脉动压强,有利于保证消力池结构运行安全;同时减少了消力池开挖及浇筑工程量,简化施工,降低工程投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工程中,对于高速下泄水流,为减轻对坝后天然河道的冲刷,保证大坝主体的安全,主要采用三种消能方式对下泄水流进行消能:挑流消能、底流消能、面流消能。挑流消能是指在泄水建筑物末端设挑流鼻坎,使水流向下游挑射,通过射流在空中的扩散、紊动和掺气作用,消除部分能量,然后跌落到离鼻坎较远的河槽中,在冲刷坑和一定的尾水深度所形成的水垫中消能,因挑射水舌较长,并会形成一定深度的冲坑,因此对下泄水流消能区的地形、地质条件要求较高;面流消能是指将下泄急流的主流挑至水面,通过主流在表面扩散及底部旋滚和表面旋滚以消除余能的消能方式,面流流态复杂多变,对下游尾水条件要求高,保证能得到纯面流的水深范围较小,只适用于中、低水头,下游尾水较深,水位变幅不大及河岸稳定、抗冲能力强的情况。鉴于挑流消能以及面流消能的特点,在下泄水流消能区地形条件受限、河岸河床抗冲蚀能力较差,下游水位较浅、水位变幅较大时,下泄水流的消能方式多采用底流消能方式。
底流消能是指在下泄水流出口处设消力池,促使水流在限定范围内产生水跃,通过水流的内部摩擦,掺气和撞击消耗能量。工程中,消力池与溢洪道的衔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圆弧曲线将溢洪道底板与消力池底板相接,圆弧曲线分别与溢洪道底板及消力池底板相切;一种是采用跌坎的形式,溢洪道末端和消力池首端形成一个错台。采用第一种方式时,下泄高速水流沿消力池底板下泄,在消力池尾坎作用下,在消力池内部形成璇滚水体,但璇滚水体紧挨着底板,在璇滚水体剧烈的作用下,消力池底部流态紊乱,导致消力池底板脉动压强过大,不利于消力池结构的安全;采用第二种方式时,由于跌坎的存在,消力池底部形成了一定的水垫,下泄高速水流在消力池中上部剧烈璇滚,而底部水垫流态相对稳定,有利于降低消力池的底板脉动压强,但需将消力池基础下挖一定的深度,加大了消力池的开挖及浇筑工程量,增大工程投资。因此,需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消力池结构,在不增加消力池开挖及浇筑工程量的前提下,同时可以降低消力池底板的脉动压强,以保证消力池结构的安全,并降低工程投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主要解决常规消力池以下两个问题:
(1)当溢洪道底板和消力池底板以圆弧相切相接时,因下泄水流未挑离消力池底板,导致消力池底板脉动压强较大,往往需要对消力池底板进行加厚、加固处理,消力池底板脉动压强过大时,不利于消力池结构的运行安全。
(2)当溢洪道底板和消力池底板以跌坎相接时,需要将消力池基础下挖一定的深度,加大了消力池的开挖及浇筑工程量,增大了工程投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低底板脉动压强的消力池结构,包括溢洪道和消力池,所述溢洪道坐落在坝体或山体上,溢洪道底板与消力池底板相接,溢洪道边墙与消力池边墙相接;所述溢洪道底板与消力池底板以反弧嵌槽相接,反弧嵌槽的圆弧半径为R,R=4h~10h,h为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反弧最低处的水深;所述反弧嵌槽与溢洪道底板相切;所述反弧嵌槽与消力池底板不相切,以向上的角度α相接,α角度在15o与40o。
其中,消力池末端设置连续墩式尾坎,连续墩式尾坎(6)下部为直坎,上部采用坡比为1:n的斜坎,1≤n≤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95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板机用的轨道盒
- 下一篇:一种用于门机轨道的支撑钢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