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槽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79637.3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28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左国军;陈雷;成旭;任金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捷佳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3/00 | 分类号: | B08B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槽体,包括至少一块可弯折组成槽体的槽板,其中槽板可以是一块一体成型槽板组成槽体,也可以由相互独立的槽底面和至少一块槽侧面组成槽体,其中,槽体的任一相互连接处设有可检测连接严密性的第一凹槽,槽侧面的相互连接处避开槽底面的任意一个角设置。同时槽底面设有用于固定槽侧面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底部设有检验槽侧面和槽地面拼接严密性的底面凹槽,槽侧面之间连接处设有侧面凹槽,第一凹槽包括:侧面凹槽和底面凹槽。与现有的槽体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检测槽体严密性,大大降低了槽体的漏液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设备,特别是一种槽体。
背景技术
在很多领域都会涉及到使用槽体,而现有技术中槽体的传统加工、焊接方式具体为:槽体外框一般由5块板组成,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槽底板,且厚度一般在10mm以上。
一种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先用CNC(计算机数字控制的一种加工技术)铣出这5块板,然后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首尾相连,围成“口”字型,再用焊条焊接成框架,配上底板,最终焊接出承载药液的槽体框。
这种制作方式需要加工5块板,而且底板与各侧板、侧板之间都需要人工焊接。这种加工方式的加工效率低下,而且零部件偏多,需要焊接的位置多。由于人工拼装焊接的精度低,且有多处焊接,使得漏液风险较大。
另一种传统的制作方式是:将左侧板、槽底板、右侧板作为一整体,通过折
弯的方式做出想要的槽体尺寸,然后焊接上前侧板、后侧板形成承载药液的槽体框。
这种制作方式需要进行折弯,传统的折弯方式主要有三种:
1、人工折弯的方式:塑料板材在8mm以上后,人工很难进行折弯,而槽体外框板一般厚度都在10mm以上,必须通过开槽、做坡口的方式,才能进行折弯。开槽就是用刀具挖出一条沟槽,使折弯半径更小。做坡口就是用工具在板边缘铣出倒角,一般是为了焊缝牢固。这里开槽、做坡口是为了便于进行人工折弯,而槽、坡口尺寸需要反复试样才能获得,实际操作上费时费力。开槽、做坡口后,最薄处不能超过2mm,否则同样难于折弯,但折弯时,最薄处会被再次拉伸,变薄,有破损风险(如图1所示)。同时,人工折弯对于过长的零件,同样难以保证折弯的精度。
2、传统的设备折弯方式1,不开槽折弯:折弯刀接触板材时,容易造成金属污染,影响槽体的洁净度;硬折弯的方式,极易造成折弯处不规则的褶皱,在刀具处形成毛刺,在设备生产的时候,这些地方都会造成药液、杂质残留,影响槽体的洁净度;
3、传统的设备折弯方式2,开槽折弯:与不开槽折弯相同,折弯刀接触板
材,易造成金属污染,影响槽体的洁净度;开槽方式影响折弯角度,需重复试验
找到规律,比较费时。
同时,传统的槽体结构在制作完成后,不能有效的对焊接过程可能存在的焊接质量问题进行检测,使得在出厂后可能存在漏液风险。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槽体,槽体的弯折方式可避免上述传统弯折方式的弊端,且在能缩短生产制作周期的同时,能够检测槽体的焊接问题,提升槽体安全性,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槽体制作完成之后槽体的严密性不可检测、容易存在漏液风险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槽体。
一种槽体,包括至少一块可弯折组成槽体的槽板,所述槽板组成槽体后在所述槽板的相互连接处设有可检测连接严密性的第一凹槽。
进一步,所述槽板为一体成型的,包括槽侧面和槽底面,所述第一凹槽包括设置在槽侧面与槽侧面之间相互连接处可检测槽侧面之间连接严密性侧面凹槽,以及设置在槽侧面与槽底面之间相互连接处可检测槽侧面与槽底面之间严密性的底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捷佳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捷佳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9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薄膜涂油自动配比装置
- 下一篇:可调节温度的肠内营养液加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