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量核酸裂解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80473.6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4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何锎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海西细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吴志龙;蔡学俊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量 核酸 裂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量核酸裂解管,包括上端设有开口管体,所述管体下部具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螺纹连接有出液封盖,所述管体内下部设置有固定于管体内阻隔液体的聚醚砜过滤膜,所述管体上端开口处具有管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地通过对管体及聚醚砜过滤膜能够方便获得富集大量液体中的极少量微生物或将液核酸残留控制在10%以下,最大程度获得核酸,避免了繁琐的离心步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量核酸裂解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裂解液需要将利用多次繁琐的离心步骤分离核酸,耗时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裂解液分离核酸效率低较为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微量核酸裂解管,包括上端设有开口管体,所述管体下部具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螺纹连接有出液封盖,所述管体内下部设置有固定于管体内阻隔液体的聚醚砜过滤膜,所述管体上端开口处具有管盖。
进一步的,管体下部具有向出液口直径缩小的锥状缩口。
进一步的,聚醚砜过滤膜孔径为0.22um。
进一步的,管体的出液口能螺纹连接注射器。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材料为聚碳酸酯、聚丙烯、聚酰胺中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聚醚砜过滤膜下方的管壁内覆盖有减少液体挂壁的纳米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地通过对管体及聚醚砜过滤膜能够方便获得富集大量液体中的极少量微生物或将液核酸残留控制在10%以下,最大程度获得核酸,避免了繁琐的离心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微量核酸裂解管,包括上端设有开口管体10,所述管体下部具有出液口110,所述出液口螺纹连接有出液封盖120,所述管体内下部设置有固定于管体内阻隔液体的聚醚砜过滤膜20,所述管体上端开口处具有管盖130。
本实施例中,管体10下部具有向出液口直径缩小的锥状缩口,以利于液体向出液口汇集。
本实施例中,聚醚砜过滤膜孔径为0.22um,管体的出液口能螺纹连接注射器。
操作时,开启管盖130,向管体内上部开口灌入生物样本,将注射器与出液口110对接,之后利用出液口110的负压抽取将生物样本滤液通过聚醚砜过滤膜20实现初次过滤,此时生物样本微生物将被截留在聚醚砜过滤膜20上;待过滤液抽离后通过管体上部开口加入裂解液,此时可以将出液封盖120封住出液口从而保证无外源污染;裂解结束后,使用新的注射器连接出液口110再次利用注射器的负压将裂解液抽出即可。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材料为聚碳酸酯、聚丙烯、聚酰胺中一种,制造时,管体的聚醚砜过滤膜上部和下部管体部分通过热接方式结合为一体,所述聚醚砜过滤膜下方的管壁内覆盖有减少液体挂壁的纳米涂层140,所述的纳米涂层材料为经巯基硅烷、乙烯基硅烷和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海西细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海西细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80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用化工物料筛选机
- 下一篇:一种人工智能注射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