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手持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85579.5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瑞龙特种线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7/22;H01B7/28;H01B7/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手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配件及耗材,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手持线,包括外护套,外护套内壁设有外屏蔽层;外屏蔽层内壁设有第二包带层;第二包带层和外屏蔽层之间设有1根外地线;第二包带层内设有2个内屏蔽层;第二包带层和内屏蔽层之间设有2根第一外芯线、4根第二外芯线和5根填充线;每个内屏蔽层内设有2根内芯线和1根内地线,且对绞成一组;第一外芯线、第二外芯线、填充线、内屏蔽层、每组内芯线、内地线和第二包带层、外地线绞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导体采用合金铜构件制作而成,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等优点。本产品在传送病人生理信号时不受外界干扰,传输信号准确,同时抗菌、抗紫外线,成熟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电子器械配件及耗材,特别涉及一种内窥镜手持线。
背景技术
一种内窥镜手持线是用于与医疗手持内窥镜配套的线材,通过内窥镜手持线将信号输送至采集控制设备,采集病人体内生理信号,现有的内窥镜手持线,耐磨性差,高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低,抗菌性能、耐高频电流性能、抗干扰性能不强,在频繁使用中芯线易折断,进而使传送的病人生理信号产生较大误差,导致信息不准确,影响病人的治疗,同时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机械性能强、耐磨耐用、抗菌无毒、抗高温,抗干扰、抗静电的内窥镜手持线。
为解决目前技术上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窥镜手持线,包括外护套,所述外护套内壁设有外屏蔽层;所述外屏蔽层内壁设有第二包带层;所述第二包带层和外屏蔽层之间设有1根外地线;所述第二包带层内设有2个内屏蔽层;所述第二包带层和内屏蔽层之间设有2根第一外芯线、4根第二外芯线和5根填充线;每个所述内屏蔽层内设有2根内芯线和1根内地线,且对绞成一组;所述第一外芯线、第二外芯线、填充线、内屏蔽层、每组内芯线、内地线和第二包带层、外地线绞合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手持线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外芯线包括第一外芯绝缘层,所述第一外芯绝缘层内设有第一外芯导体;所述第二外芯线包括第二外芯绝缘层,所述第二外芯绝缘层内设有第二外芯导体;所述内芯线包括内芯绝缘层,所述内芯绝缘层内设有内芯导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手持线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外芯导体、第二外芯导体和内芯导体均为合金铜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手持线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外芯绝缘层、第二外芯绝缘层和内芯绝缘层均为FEP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手持线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屏蔽层包括编织层,所述编织层内壁设有第一包带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手持线的一种改进,所述编织层为镀银铜构件;所述第一包带层为单面铝箔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手持线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屏蔽层为单面铝箔构件;所述第二包带层为聚酯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手持线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地线和内地线均为合金铜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手持线的一种改进,所述外护套为黑色硅胶构件;所述填充线为玻纤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手持线的一种改进,所述外护套的外径为5.7mm~5.9mm。
与目前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镀银铜构件和单面铝箔构件制作而成外屏蔽层,单面铝箔构件制作而成内屏蔽层,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抗拉性、和抗菌性,更有利于对导体的保护;导体采用合金铜构件制作而成,具有优良的减摩性和耐磨性、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绝缘层采用FEP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抗拉性、和耐磨性;外护套采用黑色硅胶材料,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性及绝缘密封性,同时具备无毒、无害、无异味等优点。本产品在传送病人生理信号时不受外界干扰,传输信号准确,同时抗菌、抗紫外线,成熟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瑞龙特种线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瑞龙特种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85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