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克重可控的涤棉混纺添纱衬垫针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87945.0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3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慰来;余月琳;岑柳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B1/12 | 分类号: | D04B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梁斌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涤棉 混纺 衬垫 针织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克重可控的涤棉混纺添纱衬垫针织物,包括面纱、地纱和衬垫纱,特点是:面纱和地纱编织形成添纱地组织,衬垫纱周期地在面纱的部分圈弧上形成不封闭的悬弧,并由悬弧两侧的圈弧束缚固定,悬弧在添纱地组织的正面露出,衬垫纱的衬垫比为1:1。本实用新型具有尺寸稳定、横向延伸性小、保暖性好等优点,常用于三线卫衣的大身部分,并能通过面纱细度、面纱含棉量、衬垫纱细度、衬垫纱含棉量、面纱纱长五种编织参数方便快捷地控制针织物的克重,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试制与人工测算成本,减少收货方的品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克重可控的涤棉混纺添纱衬垫针织物。
背景技术
针织物克重一般指每平方米织物的重量,是考核针织物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其综合性较强,不仅对针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穿着舒适性能有重要影响,而且也是生产过程中进行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若克重过小,会使针织物的性能下降;若克重过大,既会使针织物的性能不符合要求,又会增大生产成本,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影响克重的因素贯穿于针织物生产的各个工序中,数量多且不易控制。
涤棉混纺织物同时具有涤纶和棉织物的长处,干湿状态下都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并且尺寸稳定、不易皱折、易洗快干,与纯棉织物相比制作成本也更低,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现有研究已建立基于编织参数使克重可控的纯棉添纱衬垫针织物,但涤棉混纺纱衬垫针织物与纯棉纱衬垫针织物的性能不同,克重的影响因素也不同,无法将现有技术直接应用在涤棉混纺添纱衬垫针织物的克重控制上,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克重可控的涤棉混纺添纱衬垫针织物,为生产厂家和商检部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尺寸稳定、保暖性好、克重可控的涤棉混纺添纱衬垫针织物。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克重可控的涤棉混纺添纱衬垫针织物包括面纱、地纱和衬垫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纱和地纱编织形成添纱地组织,所述面纱覆盖在地纱上,由面纱和地纱形成的单位线圈沿一个方向依次串套,所述衬垫纱周期地在面纱的部分圈弧上形成不封闭的悬弧,并且衬垫纱由悬弧两侧的圈弧束缚固定,所述悬弧在添纱地组织的正面露出,所述衬垫纱的衬垫比为1:1。面纱的品质对针织物的外观有显著影响,而针织物的耐磨性主要由地纱决定,衬垫纱的衬垫比指衬垫纱在针前形成悬弧和针后形成浮线的比值,衬垫比为1:1时可形成具有凹凸效应的外观,从而在针织物表面形成花纹,实现绣花效果。衬垫纱的存在还使针织物的横向延伸性减小,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提高。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添纱地组织为纬平针添纱。纬平针的添纱地组织具有较好的延伸性,使针织物具有较好弹性。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添纱衬垫针织物由单面多针道舌针衬垫圆纬机进行编织,所述单面多针道舌针衬垫圆纬机的机号为22G,配备有双片颚沉降片,圆纬机绕一转的编织横列数量为36个,每个横列设有三路进纱和三个编织系统,每个编织横列对应一个筒子架和一个备用筒子架。由于添纱衬垫组织由三种不同纱线编织而成,因此每个编织横列都需要有三个编织系统。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面纱和衬垫纱采用涤棉混纺纱,所述地纱采用涤纶低弹丝。涤棉混纺纱是由涤纶纤维和棉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纱线,在干湿状态下都具有较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并且尺寸稳定、不易皱折、易洗快干,制作成本也低于纯棉纱线;涤纶低弹丝既具有一般涤纶断裂强度高、回弹性好、易洗快干等特点,还具有蓬松隔热、手感舒适等优点。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面纱的纱支范围为21-40S,所述地纱的纱支固定为75D,所述衬垫纱的纱支范围为10-21S。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面纱的纱长范围为41-47.2cm/100针,地纱的纱长为31.5cm/100针,衬垫纱的纱长为19.5cm/100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879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的夹持装置及纠偏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温蒸汽冷凝水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