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坡顶截水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95055.4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04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何颖;吴徐华;何安生;廖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3/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张鲜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坡顶截 水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坡顶截水沟,包括开设于边坡表面靠近坡顶位置的基沟,以及设于基沟中并与基沟固连的加固体,加固体由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加固体包括与基沟底面贴合的底板、连接于底板靠近边坡坡顶一端的第一侧墙,以及连接于底板远离边坡坡顶一端的第二侧墙,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分别与基沟相应的侧壁面贴合,底板、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由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第一侧墙的上端设有用于阻挡边坡汇水的衬砌墙。水量过大时水流漫过挡水墙进入到截水沟内,通过截水沟排入坡脚边沟中;水量较小时水流被挡在挡水墙范围外,通过自然地面线漫流排水,避免其冲刷坡面及公路,减小安全风险。挡水墙经衬砌形成,减少了立模的困难,提高了施工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公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坡顶截水沟。
背景技术
在公路工程、铁路工程以及地质灾害处理工程项目施工中,位于微丘地貌单元的边坡一般原始自然坡度较大,坡顶汇水面积较大,需要在边坡的顶部设置截水沟。目前现有的截水沟断面形式主要是梯形断面,但对于坡顶用地受限及自然坡度较陡的部位,上部水流易直接越过常规梯形断面的截水沟,直接冲刷坡面,长期以往极易造成冲刷过度,影响边坡质量,产生一系列的边坡病害,给公路的施工及运营带来巨大的风险。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8442327A公开了一种防冲刷截水沟,其包括截水沟基础、垂直设置在截水沟基础进水侧的截水墙,以及设置在截水沟基础另一侧的倾斜设置的截水侧壁,该截水沟采用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且通过在进水侧的另一侧加高截水侧壁,防止水流蔓延过截水沟。一般截水沟混凝土施工是以已挖好的土沟内壁作为支模外框,在截水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要在截水沟侧壁高出地面线以上部分立模浇筑混凝土,施工较为复杂,速度较慢。此外,还需要在坡顶填土以保证内侧(靠近道路一侧)地面高过外侧,施工较为复杂,且坡顶加载对边坡稳定性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避免边坡汇水冲刷坡面且施工便捷的坡顶截水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坡顶截水沟,包括开设于边坡表面靠近坡顶位置的基沟,以及设于基沟中并与基沟固连的加固体,所述加固体由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所述加固体包括与基沟底面贴合的底板、连接于底板靠近边坡坡顶一端的第一侧墙,以及连接于底板远离边坡坡顶一端的第二侧墙,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分别与基沟相应的侧壁面贴合,所述底板、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由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所述第一侧墙的上端设有用于阻挡边坡汇水的衬砌墙。
本实用新型在坡顶设置衬砌墙作为挡水墙,其消减坡顶水流能量的原理如下:1)如果水量过大,水流会漫过挡水墙进入到截水沟内,通过截水沟、边沟组成的闭合排水体系快速排水雨水;2)如果水量较小,水流会被挡在挡水墙范围外,通过自然地面线漫流排水,避免其冲刷坡面及公路,减小安全风险。
与CN108442327A相比,挡水墙经衬砌形成,减少了立模的困难,大大提高了施工便捷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衬砌墙的高度为20-30cm。
所述衬砌墙由预制块衬砌形成。有效地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另外也保证了施工质量。
1) 对于类似地形,坡顶截水沟采用C20现浇,外侧衬砌高于原地面20~30cm。
2) 对于部分地段,伸出地面部分,立模现浇存在一定操作性上的困难,可用C20预制块直接码砌,预制块尺寸为15×10×50cm,预制块通过2cm砂浆进行连接。
3) 预制块码砌时应注意错缝搭接,加强其整体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950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初期雨水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