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床失禁病人大便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95250.7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84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董娜;王羚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阴知见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床 失禁 病人 大便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床失禁病人大便收集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引流管和连接在引流管末端的引流袋,引流管内设有冲洗管,冲洗管的前端位于引流管的前端,冲洗管的前端设有出水口;冲洗管的末端从引流管的末端一侧引出,冲洗管的末端设有进水口;引流管包括位于直肠内的硬质管和位于肛门外的肛外管,以及连通硬质管和肛外管的弹性管,硬质管的直径大于其底部直肠的内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便沿着引流管壁流出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卧床失禁病人大便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大便失禁是社区和各种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大便失禁易增加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压疮、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由于大便失禁患者护理不当,容易引起会阴或外生殖器周围的皮肤发红、水肿或破溃等,因此用于解决大便失禁护理的装置也应运而生。
为解决大便失禁护理难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引流管引流法,将大便通过引流管引流至体外的引流袋内,缺点是大便会沿着引流管壁流出,容易引起肛门周围的皮肤发红、水肿或破溃,患者舒适性差,还会弄脏衣服、床单等,给护理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床失禁病人大便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便沿着引流管壁流出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卧床失禁病人大便收集装置,包括引流管和连接在引流管末端的引流袋,所述引流管内设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的前端位于引流管的前端,所述冲洗管的前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冲洗管的末端从引流管的末端一侧引出,所述冲洗管的末端设有进水口;所述引流管包括位于直肠内的硬质管和位于肛门外的肛外管,以及连通硬质管和肛外管的弹性管,所述硬质管的直径大于其底部直肠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肛外管上设有蝶翼,所述引流管通过蝶翼固定在臀部皮肤上。
可选地,所述肛外管远离弹性管的一端设有管接头,所述引流袋通过导管与管接头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肛外管的末端或导管上设有防止管内液体反流的管路夹。
可选地,所述弹性管的材质为天然乳胶。
可选地,所述弹性管在自由状态下的直径小于硬质管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冲洗管的前端侧壁上设有若干个侧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用于将引流管固定在直肠内的硬质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便沿着引流管壁流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肛外管上设置蝶翼,增加了引流管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方便医护人员将引流管固定在臀部皮肤上。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肛外管远离弹性管的一端设置管接头,引流袋通过导管与管接头可拆卸连接,减少了插拔管的次数,降低了患者因多次插拔引起的不适感。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流管的末端或导管上设置管路夹,可防止冲洗时管内液体反流,利于管路的冲洗。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便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大便收集装置的粪便充盈状态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95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限位机构和输送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农业的小麦定量施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