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管桩送桩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97602.2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3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管大刚;王志强;张乾辉;赵朝辉;龚兵文;赵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0 | 分类号: | E02D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远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6 | 代理人: | 张朝阳;袁浩华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管桩送桩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管桩送桩工具,包括上部套筒和下部套筒,所述上部套筒与送桩管固定,所述上部套筒与所述下部套筒之间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桩送桩工具能够有效的解决管桩在送桩过程中桩身破损、偏斜的问题,同时能有效的解决管桩施工中的压桩负荷值不足的现象,确保施工质量,提高送桩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预制管桩送桩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与预制结构的施工,在基础处理方面,预应力管桩具有施工方便快捷,造价低,工期短,无需等强等显著优势。在管桩施工中,因地层与周边环境影响,管桩存在送桩施工。
在静压管桩施工中,目前多采用预留好长度的管桩,对桩顶直接采用接触式静压施工,因地层差异,管桩需要配桩与截桩处理,截桩之后桩顶粗糙不平,易造成管桩送桩过程桩身破损、偏斜及无法达到设计所需的压桩负荷。
以上不足,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管桩送桩工具,能够有效解决管桩送桩桩身破损、偏斜以及无法达到设计所需的压桩负荷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预制管桩送桩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套筒和下部套筒,所述上部套筒与送桩管固定,所述上部套筒与所述下部套筒之间设置有隔层,所述隔层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套筒和所述下部套筒一体成型。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套筒与所述送桩管焊锡固定。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套筒的内径与所述送桩管的直径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套筒的顶端内径小于所述下部套筒的底端内径,所述下部套筒的顶端内径与管桩的直径相配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套筒的内径与所述下部套筒的顶端内径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套筒的外径与所述下部套筒的外径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套筒的外径为430mm,所述下部套筒的顶端内径为410mm,所述下部套筒的底端内径为420mm。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套筒的高度与所述下部套筒的高度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套筒与所述下部套筒的高度均为450m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为钢板。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隔层的厚度为5m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的厚度为10m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管桩送桩工具能够有效的解决管桩在送桩过程中桩身破损、偏斜的问题,同时能有效的解决管桩施工中的压桩负荷值不足的现象,确保施工质量,提高送桩施工效率;预制管桩送桩工具能够反复使用,实用性强;下部套筒的管桩接口大于管桩直径,使得管桩能够快速准确的插入到下部套筒中,提高送桩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在图中,附图标志如下:
1、预制管桩送桩工具;
101、上部套筒;102、下部套筒;103、隔层;104、橡胶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976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