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坡顶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98463.5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35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苟金成;梁建博;李志盛;王海洋;闫洋洋;董海涛;吴二军;王海;赵殿峰;杨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 代理人: | 张芬 |
地址: | 20110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坡顶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坡顶升装置,调坡顶升装置从下到上包括活塞朝下的千斤顶、角度调整模块、滑动板、吊顶钢板,除滑动板外其他部件依次连接,吊顶钢板固定在待顶升的梁体上,吊顶钢板上有腰形调整孔,角度调整模块包括上调整模块、下调整模块,两者均具有球面凸起部,连接销与上、下调整模块铰接,在上、下调整模块之间插入模块固定楔固定角度调整装置的姿态。本实用新型利用吊顶钢板、滑动板及角度调整模块,在一套装置中即可对千斤顶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进行调整,提高施工效率及顶升安全性,降低施工难度及施工成本,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顶升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调坡顶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桥梁顶升施工中,常需要对桥梁进行变坡度顶升施工。调坡顶升时,千斤顶初始安装状态与顶升支撑垂直,随着顶升梁体坡度的改变,如果千斤顶对梁体的顶升位置不变,千斤顶会跟着梁体的转动而移动,将会出现两个问题,一、如图1所示,调坡顶升会造成梁体水平投影伸长,千斤顶会随着梁体向斜坡低的方向产生位移,但千斤顶下的顶升支撑不会移动,这就造成千斤顶偏心而失去平衡,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随着梁体坡度的改变,千斤顶会倾斜,失去与顶升支撑初始的垂直状态而变得倾斜。上述千斤顶的偏心和倾斜都是顶升过程所不允许的,若不调整到位,都对顶升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同时影响顶升到位的精确度。
在以往的调坡顶升中,对于千斤顶垂直度的调整,是利用在吊顶钢板与梁体底部之间填塞楔形钢板进行调整,见图3。填塞的楔形钢板较多则钢板间压缩无法控制,而且楔形钢板通常都是1mm至4mm精度,若加工精度不足,容易造成所填塞钢板薄厚不一,这种方法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调坡顶升时顶升前期与后期需要调整的方向可能不一样,就需要使用人工先在一个方向在多个顶升行程中多次填塞钢板,到梁体顶升至一定坡度,再多次抽出钢板,甚至从反方向再填塞楔形钢板,不但危险,而且效率低,施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坡顶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能同时对千斤顶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进行调整,提高工作效率及顶升安全性,降低施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构成:
调坡顶升装置,包括设置于顶升支撑上方的千斤顶,千斤顶活塞向下,千斤顶上方固定角度调整模块,角度调整模块用螺杆固定在上方的吊顶钢板上,角度调整模块与吊顶钢板之间夹持滑动板,吊顶钢板通过吊顶螺杆固定在上方待顶升的梁体上;滑动板不固定,梁体和吊顶钢板可以一起相对千斤顶沿滑动板向斜坡下方滑移;吊顶钢板上的吊顶螺杆通过的孔为腰形的调整孔,调整孔长度方向与梁体移动方向一致,梁体可沿调整孔相对千斤顶向斜坡下方滑移;角度调整模块包括上调整模块、下调整模块,上调整模块固定在上方的吊顶钢板上,下调整模块固定在下方的千斤顶上,上调整模块和下调整模块朝外一侧为平面,相互接触一侧均具有球面凸起部,或下调整模块为平板,上调整模块和下调整模块的球面凸起部的球心连线或球心到平板的垂直线上设置连接销,连接销分别与上调整模块、下调整模块铰接,角度调整模块的前后侧各安装一组连接销,在上调整模块和下调整模块之间的两侧插入模块固定楔,模块固定楔具有楔形部,可以插入球面所形成的空隙内,阻止上调整模块和下调整模块球面的滚动,继而固定角度调整装置的姿态,需要时,取出模块固定楔,则可以调整角度调整装置使千斤顶垂直于顶升支撑。
滑动板为聚四氟乙烯板。
上调整模块和下调整模块的球面凸起部半径相等。
调坡顶升装置的顶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初始安装:根据梁体重量计算出所需本发明的调坡顶升装置的数量,根据桥梁具体情况可以在施工梁体下方增加分配梁,将调坡顶升装置安装在顶升支撑与待顶升梁体或分配梁之间,千斤顶与顶升支撑面垂直,上调整模块和吊顶钢板跟随梁体初始角度倾斜,模块固定楔将调坡顶升装置锁定在当前位置,此时梁体、吊顶钢板、滑动板、角度调整模块、千斤顶的中心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984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