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装有导流环的船舶尘硝协同脱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04439.8 | 申请日: | 202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40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泉水;季雷;刘少俊;何佳豪;周晓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东方船研高性能船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90;B01D53/56;B01D47/12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14187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导流 船舶 协同 脱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有导流环的船舶尘硝协同脱除装置,所述脱除装置包括除尘混合部分和反应器部分;所述除尘混合部分包括进气管、文丘里管和用于连接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文丘里管的连接管;在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连接管的交界部位安装有用于减小所述连接管出口处烟气的速度差异值的导流环;所述反应器部分包括反应器;所述文丘里管的扩散段通过过渡管连通于反应器的入口。本实用新型的除尘混合部分安装了导流环,通过设计导流环的物理结构,使得连接管出口处烟气速度差异值变小,且有效减少尿素溶液在下游设备上的结晶现象。本实用新型的SCR系统实现了尘硝协同脱除,并可长时间稳定工作,可有效减少故障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污染物减排领域,具体为一种安装有导流环的船舶尘硝协同脱除装置。
背景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应用广泛的一种烟气脱硝技术。在现有技术中,船舶烟气SCR脱销系统,一般是烟气进入烟道后,将氨气与烟气混合,之后进入SCR反应器,在SCR反应器中由多层催化剂组成,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氨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对环境无害的氮气和水。此过程要求含有还原剂氨气的烟气进入SCR反应器入口时,烟气与氨气的速度分布均匀。另外,希望当反应气体进入SCR反应器时尽量没有固体尘埃颗粒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有导流环的船舶尘硝协同脱除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装有导流环的船舶尘硝协同脱除装置,所述脱除装置包括除尘混合部分和反应器部分;所述除尘混合部分包括进气管、文丘里管和用于连接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文丘里管的连接管;在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连接管的交界部位安装有用于减小所述连接管出口处烟气的速度差异值的导流环;所述反应器部分包括反应器;所述文丘里管的扩散段通过过渡管连通于反应器的入口。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导流环包括内导流环和外导流环;所述内导流环包括第一圆柱面和在第一圆柱面末端延伸的第一锥状面;所述外导流环包括第二圆柱面和在第二圆柱面延伸的第二锥状面;第一圆柱面和第二圆柱面同轴安装。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圆柱面和第一锥状面的夹角为30~60°;第二圆柱面和第二锥状面的夹角为30~60°。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锥状面和第二锥状面的高度相同,且外导流环的出口端面与内导流环的第一圆柱面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且,
第二锥面的高度为第二锥面伸入连接管圆柱面高度的1/2;且,
a≤b,a≤c;
第一圆柱面和第一圆锥面的夹角设为c,第二圆柱面和第二圆锥面的夹角为b,连接管和进气管的夹角为a。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L2/L1=0.4或者0.6;内导流环伸入连接管3的部分高度设为L2,连接管3高度设为L1。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锥状面和第二锥状面均等分开槽,且第一锥状面的开槽处和第二锥状面的开槽处位置交错分布。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第一锥状面和第二锥状面等分开槽后留有4~10个片状结构。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在所述反应器部分还包括除尘整流板;所述除尘整流板包括至少多个波纹板;在所述波纹板上安装有翅片。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东方船研高性能船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东方船研高性能船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044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静电结构的电路板
- 下一篇:一种可提高生产效率的冷风箱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