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氮磷去除率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13627.7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9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楚作冉;楚百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华中环保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去除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氮磷去除率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所述厌氧池中设置有生物膜床组件,所述生物膜床组件包括与所述厌氧池内壁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转动叶片,所述转动叶片上均可拆卸设置有生物附着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生物附着板设置在转动叶片上,可以对厌氧池内既进行搅拌又能使生物附着板进行污水处理,避免了生物附着板与搅拌装置触碰,避免了生物附着板的破损的同时,生物附着板在转动叶片的带动下可以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更加充分的接触,有利于提高厌氧池中污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氮磷去除率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的手段有很多,常用的例如重力沉降、沉淀池、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吸附法等等。这其中生物膜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水处理方法。生物膜法是使污水连续流经填料或某种载体(如碎石、炉渣或塑料蜂窝等)。在填料上就能够形成膜状生物污泥,该膜状生物污泥被称为生物膜,生物膜附着物称为生物膜床。生物膜上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能够起到与活性污泥同样的净化作用,吸附并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生物膜处理,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可称生物膜床)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废水和生物膜接触时,污染物从水中转移到膜上,从而得到处理。当生物膜床为微生物生长形成的膜状物所覆盖时,生物膜交替地与废水接触,不断地取得污染物,净化废水。在常用的污水处理的AO工艺中的厌氧池使用生物膜法能够加快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但固定式生物膜床,不易清理,导致生物膜过厚,发生腐败事故,且生物膜床占据整个池底,不方便清理齿底淤泥。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98357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厌氧反应池污水处理生物膜床装置,包括用于附着微生物的第一空心软管,第一空心软管连接有卷曲结构,所述卷曲结构沿第一空心软管长度方向设置;第一空心软管一端连通有第一液体充放机构,另一端闭合。当需要进行厌氧处理时,第一液体冲放机构向第一空心软管中冲入液体,空心软管会张开,空心软管上的生物膜就会展开与厌氧池中的污水进行接触,当需要收回空心软管时,第一液体充放机构会将第一空心软管中的液体抽出,第一空心软管在卷曲结构的作用下回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在污水处理的厌氧池中需要进行搅拌来避免溶氧量的增加,搅拌装置易与第一空心软管发生触碰从而破坏第一空心软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氮磷去除率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将生物附着板设置在转动叶片上,可以对厌氧池内既进行搅拌又能使生物附着板进行污水处理,避免了生物附着板与搅拌装置触碰,避免了生物附着板的破损的同时,生物附着板在转动叶片的带动下可以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更加充分的接触,有利于提高厌氧池中污水处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提高氮磷去除率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所述厌氧池中设置有生物膜床组件,所述生物膜床组件包括与所述厌氧池内壁转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转动叶片,所述转动叶片上均可拆卸设置有生物附着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轴和转动叶片的配合可以对厌氧池内的污水进行搅拌,从而防止厌氧池内的有机物杂质沉淀,生物附着板与转动叶片可拆卸连接,一方面生物附着板在转动叶片上设置可以使生物附着板与转动叶片处于一体状态,避免了转动叶片对生物附着板的破坏,另一方面生物附着板可以在转动叶片的带动下在厌氧池内进行旋转,厌氧池内的污水被转动叶片搅动会处于流动状态,处于污水中的有机物杂质就会跟随水流移动,此时转动叶片上的生物附着板就能够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杂质有更充分的接触机会,从而提高对污水处理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华中环保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华中环保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136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壳体用限位工装
- 下一篇:一种中药炮制用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