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血扶正用中药贴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17500.2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30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高新御宗堂康复门诊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丁国勇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血 正用 中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血扶正用中药贴,包括中药贴本体,中药贴本体的上表面两端均设有一号胶带,中药贴本体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三号胶带,中药贴本体的上表面且位于三号胶带的上方粘贴有储药框,储药框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药膏,中药贴本体的上方通过一号胶带粘贴有防护膜,中药贴本体与防护膜之间设置有防粘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药贴与防护膜之间设置防粘膜,在防粘膜与中药贴本体之间设置两面均可使用的储药框,待其中一面的药膏使用完后,可再次使用储药框的另一面药膏,实现了多次使用,无需重新粘贴新的中药贴,同时利用防粘膜可避免药膏完全与肌肤接触,避免药膏粘在肌肤上而很难清理,更加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血扶正用中药贴。
背景技术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贴敷疗法,简便易学,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乐为患者接受。
贴敷疗法最主要的就是中药贴的使用,但传统的中药贴直接将中药敷在受伤肌肤上,然后将药贴粘在肌肤上,后期再撕掉药贴,中药会粘连在肌肤上,不易清理,同时普通的药贴只能使用一次,药效一过就要更换新的药贴,不能被多次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血扶正用中药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血扶正用中药贴,包括中药贴本体,所述中药贴本体的上表面两端均设有一号胶带,所述中药贴本体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三号胶带,所述中药贴本体的上表面且位于三号胶带的上方粘贴有储药框,所述储药框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药膏,所述中药贴本体的上方通过一号胶带粘贴有防护膜,所述中药贴本体与防护膜之间设置有防粘膜,所述防粘膜的中部设有多个通孔。
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膜的一侧设有一号凸起条,所述中药贴本体的两侧均设有二号凸起条。
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防粘膜的上下表面且位于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二号胶带和四号胶带,且所述防粘膜通过二号胶带和四号胶带分别与防护膜以及中药贴本体粘连。
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中药贴本体的下表面两端均设有插条,所述防粘膜的长度大于中药贴本体的长度,且所述防粘膜的两端均插设在对应的插条内。
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中药贴本体的下表面中部设有按压片,且所述按压片的面积等于储药框的凹槽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中药贴与防护膜之间设置防粘膜,在防粘膜与中药贴本体之间设置两面均可使用的储药框,待其中一面的药膏使用完后,可再次使用储药框的另一面药膏,实现了多次使用,无需重新粘贴新的中药贴,同时利用防粘膜可避免药膏完全与肌肤接触,避免药膏粘在肌肤上而很难清理,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药贴本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药贴本体与防粘膜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药贴本体;2、一号胶带;3、防护膜;4、一号凸起条;5、防粘膜;6、二号胶带;7、通孔;8、三号胶带;9、储药框;10、凹槽;11、药膏;12、插条;13、按压片;14、二号凸起条;15、四号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高新御宗堂康复门诊部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高新御宗堂康复门诊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17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式汽车散热格栅
- 下一篇:一种侧面开启的蛋糕展示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