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风系统风量分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17539.4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0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佳;郑玉路;彭青卿;黄进杰;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朗(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F24F11/74;F24F11/58;F24F1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静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风 系统 风量 分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系统风量分配装置,包括机身盒体(1)、设置在机身盒体(1)上的至少两个风口(2),设置在机身盒体(1)内的导流板(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分配风量温柔稳定、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系统风量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安装新风系统,新风的管道系统大多使用分风箱将主机与各个房间的送风管道连接。目前大多分风箱无法单独调节每个房间的新风量,只能在安装管道系统时在管道中增加调节阀,来调节每个房间的新风量。因管道和分风箱一般都安装在吊顶内,一旦调节完毕用户很难再次调节,更无法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分别控制每个房间的新风量。市面上的分风箱功能比较单一,一般为一个进风口,多个出风口,出风口在腔体内的分布位置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出风口的压力和风速也不同,加上到每个房间的管道长度不同造成的压损,容易造成某个阻力较小的出风口风速过高,而某些位于不良支路的风口因阻力太大没有风量,即使通过管道调节阀调节效果也不明显。最终造成房间的新风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降低了新风系统的实际体验。
专利申请201310094231.9一种新风风量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新风风机,其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电动调节阀、压力变送器、变频控制器和控制器,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传感器、电动调节阀、压力变送器和变频控制器都通过信号线连接控制器,该专利主要是在新风送风管总管上连接很多支管,并在支管上设置电动调节阀来控制进入对应房间的风量,这种方式对电动调节阀的控制要求很高,而且各支管的开启程度不同,对送风管总管上的气体流量影响较大,波动较大,造成不稳定,而且连接的支管越多,送风总管内气体流量越大,对各电动调节阀的冲击力越强,导致其寿命降低。这种单根主管分支的形式,管体内空气风速不会降低,造成管道内阻力增加,并且由于管道阻力的增加,系统噪音也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风系统风量分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风系统风量分配装置,安装在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上,包括机身盒体、设置在机身盒体上的至少两个风口,设置在机身盒体内的导流板。所述的风口包括至少一进风口,进风口连接送风系统的送风管道,至少一个出风口,出风口连接至各房间的出风口,所述的导流板为V型多孔导流板,V型多孔导流板的V型开口正对进风口。新风系统将新风通过进风口送入机身盒体,通过导流板将进入腔体的空气平均输送到每一个出风口,使每个出风口的出风风速均匀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的风口包括风口主体、电机、阀叶、风口转接件和密封圈,所述的阀叶设置在风口主体内,并连接电机,所述的风口主体一端连接在机身盒体上,并在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另一端设有风口转接件,与新风系统的送风管道连接。
所述的风口主体与机身盒体直接采用旋转卡口连接,中间使用密封圈密封,保证密闭性。
所述的风口转接件与风口主体采用快速卡扣连接,方便接入不同管径的风管。
所述的电机安装在风口主体上,并与阀叶连接,电机上设有电机盖板。
所述的机身盒体上风口位置设有配套的密封堵盖,不用的风口位置,可使用配套的堵盖密封,堵盖与机身采用旋转卡口+密封圈连接。
所述的机身盒体包括上壳、下壳以及设置在上壳内的上吸音棉和设置在下壳内的下吸音棉。吸音棉与V型多孔导流板起到降噪的作用。
每个房间均可设置空气质量传感器(如二氧化碳传感器等),所述的机身盒体上还设有无线通讯模块、PCB主板和电路盖板,其中PCB主板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位于各房间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各房间均通过管道连接上述风量分配装置的风口,无线通讯模块用来接收每个房间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数据,反馈给PCB主板,通过PCB主板控制每个风口的电机,从而控制阀叶的开合角度,从而增加或减少每个房间的送风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朗(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布朗(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175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随靠背联动的摆动扶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塑钢型材的中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