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23589.3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9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林月东;黄春满;林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泉成勘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黄勇亮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万荣***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管桩暗肋锚杆型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地基技术领域的一种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包括多组填埋于桩间土中的预应力管桩,多组所述预应力管桩等距并排阵列分布,所述预应力管桩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基坑围护墙,所述基坑围护墙区别于所述基坑围护墙的一侧设置有多组加强腰梁,所述加强腰梁等距并列阵列分布,相邻两组所述预应力管桩之间设置有钢筋锚杆组件,所述钢筋锚杆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强腰梁外侧,另一端填埋与所述预应力管桩另一侧的桩间土中,所述钢筋锚杆组件的周围包覆设置有加固混凝土桩,可有效增加加固混凝土桩与桩间土之间的轴向有效接触面积,提升钢筋锚杆组件抗拉力度和整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地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预应力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
高强预应力管桩因其抗压承载力大和耐打性,目前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中的桩基础和刚性桩复合地基。近期,我国各地都在大量使用高强预应力管桩,发展很快,也有部分地区用预应力管桩作为临时的边坡支护结构,取得一定的支护效果,不过仅限于小范围、浅基坑的局部事故应急抢险。
预应力管桩因其配筋量小,大跨度抗弯和抗剪强度不高,在基坑和边坡中的适用性不强。目前,预应力管桩在基坑方面的应用仅限于抢险时单独使用,使用预应力管桩作为支护结构时,管桩嵌入段较长,既浪费材料又不能很好发挥管桩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工程费用。
为此,专利申请号为CN201320853959.0的实用新型公开了“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中锚杆直接裸露设置于桩间土中,锚杆与桩间土之间不具有轴向限位接触面,实际锚杆对于基坑围护墙2和预应力管桩1的抗拉支护效果有待提升。
基于此,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包括多组填埋于桩间土中的预应力管桩,多组所述预应力管桩等距并排阵列分布,所述预应力管桩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基坑围护墙,所述基坑围护墙区别于所述基坑围护墙的一侧设置有多组加强腰梁,所述加强腰梁等距并列阵列分布,相邻两组所述预应力管桩之间设置有钢筋锚杆组件,所述钢筋锚杆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强腰梁外侧,另一端填埋与所述预应力管桩另一侧的桩间土中,所述钢筋锚杆组件的周围包覆设置有加固混凝土桩。
优选的,所述钢筋锚杆组件位于所述加强腰梁外侧一端呈上扬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钢筋锚杆组件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为-°。
优选的,所述钢筋锚杆组件包括锚筋,所述锚筋填埋于所述桩间土中一端设置有锚锭板,所述锚筋另一端设置有锁定锚具。
优选的,所述加固混凝土桩填埋于所述桩间土中的中部设置有变径部,所述加固混凝土桩与所述锚锭板对应一端设置有扩大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在所述钢筋锚杆组件的周围包覆设置有加固混凝土桩,实际填埋使用时,预先将固定钢筋锚杆组件与基坑围护墙固定,凝固后在固定钢筋锚杆组件周围二次浇灌形成加固混凝土桩,固混凝土桩将固定钢筋锚杆组件与周围桩间土完成隔绝,可有效解决钢筋锚杆组件易被腐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预应力管桩暗肋锚杆型支护结构在所述钢筋锚杆组件的周围包覆设置有加固混凝土桩,所述加固混凝土桩填埋于所述桩间土中的中部设置有变径部,所述加固混凝土桩与所述锚锭板对应一端设置有扩大部,可有效增加加固混凝土桩与桩间土之间的轴向有效接触面积,提升钢筋锚杆组件抗拉力度和整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泉成勘察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泉成勘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235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