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24611.6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36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涛;唐杰;逯成贵;薛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1/02 | 分类号: | B24B21/02;B24B21/18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陈雅洁 |
地址: | 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天津北辰经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 纵向 抛光 设备 | ||
一种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该设备是轴类零件纵向自动化抛光加工的平台,其包括工作台、尾座导轨、装夹卡盘、工件、检测装置、尾座、移动机构、抛光带电机、护罩、抛光进给电机、抛光带、进给导轨、检测装置驱动电机、主轴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杆件纵向抛光设备,用于杆件纵向抛光加工,提高其表面精度。主要部件安装于工作台上,设备设有护罩,工件通过装夹卡盘和尾座固定于工作位上,检测装置往复运动扫描工件,生成加工起始位置,每抛光一次抛光带更换一次位置,抛光进给电机控制抛光进给量,抛光一次,抛光带退回,工件变换一个加工位置进行抛光,直至整根工件抛光完成,本技术可实现轴类零件表面的自动化抛光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轴类零件表面自动化精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表面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抛光不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或几何形状精度,而是以得到光滑表面或镜面光泽为目的,还可以提高轴类零件表面的力学性能。
力学拉伸杆测试实验主要用于测定材料的弹性,强度,塑性,应变硬化和韧性等许多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对拉伸试件的表面质量要求十分严苛,需要对拉伸杆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目前,拉伸杆表面的抛光处理主要采用人工手动打磨,工作强度高、工作环境存在粉尘等有害吸入物,人工打磨质量依赖于工人的经验,质量难以保障。急需一种代替人工的自动化轴类零件表面纵向抛光设备,提供效率的同时保证整体质量。本专利所设计的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实现轴类零件的自动化纵向抛光加工,符合行业需求,可有效提升轴类零件表面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可自动化对轴类零件表面进行纵向抛光,保证了加工质量和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包括工作台、尾座导轨、装夹卡盘、工件、检测装置、尾座、移动机构、抛光带电机、护罩、抛光进给电机、抛光带、进给导轨、检测装置驱动电机、主轴驱动电机。
所述的整个设备自成一体,主要部件安装于工作台的上平面,支撑整个设备,设备上层设有护罩,进行加工过程保护。
所述的工件通过装夹卡盘和尾座固定于工作位上,检测装置驱动电机驱动安装于移动机构上的检测装置往复运动,检测扫描工件的加工区间,生成加工起始位置。
所述的抛光带通过抛光带电机实现抛光带上抛光位置的更换,抛光进给电机控制整个抛光带机构沿进给导轨前后运动,控制抛光带的抛光进给量。
所述的纵向抛光一次,抛光带所在抛光机构退回,主轴驱动电机驱动装夹卡盘转动,使工件变换一个加工位置进行抛光,直至整根工件加工段抛光完成,装夹卡盘松开,尾座退回,取下工件,完成整个工件的抛光加工工序。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可实现轴类零件表面的自动化抛光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包括:工作台 (1)、尾座导轨(2)、装夹卡盘(3)、工件(4)、检测装置(5)、尾座(6)、移动机构(7)、抛光带电机(8)、护罩(9)、抛光进给电机(10)、抛光带(11)、进给导轨(12)、检测装置驱动电机(13)、主轴驱动电机(14)。
所述的轴类零件纵向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整个设备自成一体,主要部件安装于工作台(1)的上平面,支撑整个设备,设备上层设有护罩(9),进行加工过程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航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246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下双工位PCB分板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