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26241.X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6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淑贤;谢其云;周微微;叶海波;潘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艺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绿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3/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325002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挡土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挡土墙,设置在作为工程结构的普通挡土墙外,其结构包括景观石、土拱、渗水层、填土、种植土、花木、横向渗水管和纵向渗水管等,并根据生态挡土墙填土自身产生土拱效应的原理,采用廉价材料预先设置与生态挡土墙填土自身产生土拱效应相同形状的土拱,提供免费的预应力,充分利用土拱材料承受压力大和纵向刚度大的特点,将横向土压力转变为纵向推力,均衡结构受力,从而节约工程材料,提高安全性能;同时设置景观石和大面积种植花木,将工程结构受力和景观美化融合在一起。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构造简单、施工便利、费用低廉、安全可靠和美观实用的生态挡土墙,其结合相应的施工方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土墙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生态挡土墙。
背景技术
生态挡土墙是一种既能起到满足工程结构需要,又兼具生态环保、景观功能的挡土墙。传统浆砌块石和混凝土等形式的挡土墙只是一种工程结构,缺少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现有许多种类的所谓生态挡土墙也仅在浆砌块石和混凝土预制块等结构的空隙里种植一些花木,花木生存空间小、养护工作量大,生态功能有限;如增加花木的种植空间,则可能带来工程结构的安全隐患,故生态与安全双方难以全面统筹兼顾,这对于以工程结构为主的挡土墙显然难以具备生态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施工便利、费用低廉、安全可靠和美观实用的生态挡土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态挡土墙,设置在作为工程结构的普通挡土墙外,包括若干块按照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在地基上的景观石,每相邻两块所述的景观石之间均浇筑土拱,该土拱的拱背凸部朝向普通挡土墙,并在拱背凸部外侧覆盖渗水层,该渗水层与普通挡土墙之间依次填入分层压实的填土、覆盖在填土顶部的种植土和种植在种植土上的花木;所述的土拱拱腹凹部与相邻的两块景观石之间均覆盖种植土并种植花木;所述的土拱内按照上下错位设置多根横向渗水管,土拱外设置多根纵向渗水管,且多根横向渗水管和多根纵向渗水管均伸出生态挡土墙外排水。
所述的生态挡土墙根据工程基础与地基高度设置成一级生态挡土墙或多级生态挡土墙。
所述的土拱平面为拱形、立面为阶梯形,土拱两端的拱脚分别支撑在每块景观石的一端。
所述的渗水层是由碎石和土工布组成,最大粒径不大于5cm,碎石层厚度10cm~15cm,土工布为合成纤维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两层土工布包裹在碎石外侧。
所述的多根横向渗水管和多根纵向渗水管均为PVC塑料材质;横向渗水管管径3cm~5cm,设置在土拱内,水平向间距1m~2m,上下层每排高度0.5m~1m交叉设置,一端插入土拱拱背凸部的碎石中3 cm~5cm,另一端伸出种植土外1 cm~2cm;纵向渗水管管径5 cm~10cm,管壁纵向相隔5 cm~10cm交叉开孔2个~3个,开孔直径0.5cm~1cm,外包两层土工布,多根纵向渗水管设置在渗水层与普通挡土墙之间的填土内,水平向间距1m~2m,上下层每排高度1m~2m交叉设置,两端伸出填土外1 cm~2cm。
所述的地基用于承受普通挡土墙和生态挡土墙的受力,该普通挡土墙为传统浆砌块石和混凝土;所述的一级生态挡土墙高度1.5m~2.0m;所述的多级生态挡土墙的每级生态挡土墙之间均设置一级普通挡土墙。
所述的种植土为适合花木生长的土壤,种植土覆盖于填土顶部,以及土拱拱腹凹部与相邻的两块景观石之间,种植土上种植花木。
所述的填土就地取材,用粘性土或无粘性土如砂性土,分层填筑厚度30cm~50cm,机械压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艺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绿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艺建设有限公司;浙江绿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262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