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保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27671.3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6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方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F16L59/08;F16L59/1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杨静文 |
地址: | 241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保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保温装置,包括管道、隔热罩和外罩,所述管道的外侧设有多个隔热罩;在所述的隔热罩的外侧间隔设有两个外罩,两个外罩上下对称设置,在外罩和隔热罩之间的空腔中填充有隔热内衬,在外罩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封头。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设置了隔热罩、外罩和封头,三个部件能够完全包裹住管道,并能够留出隔热内衬的空腔,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并且三个部件能够根据管道的长度配合安装,适用范围广;设置的隔热罩,玻璃钢制成的隔热罩以及隔热罩上设置的铝镀膜,能够对管道的传导热和辐射热进行较好的隔绝作用,设置了外罩,能够对隔热内衬进行包裹,起到一定的防撞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的保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传输是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流体传输方式,由于生产的需要,在很多时候都需要对管道进行保温,管道保温的原理一般是隔绝外界和管道内部流体的热交换,以减少外界环境对管道内部流体的影响。现行使用的管道保温方式一般是对管道添加保温层,常规的措施一般为,将保温棉等材料缠绕在管道外侧,这样的方式虽然具有一时的经济性,但是长远看来,保温材料很容易在外界的影响下损坏、脱落,需要经常修补,耗费人力物力,并且修补的累计也会使得保温出现不可避免的缝隙,影响保温效果,且单独保温材料的保温效果也较为一般。
因此,考虑到一种具有较好保温效果,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并且可重复利用的保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管道保温装置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解决管道的保温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管道保温装置,包括管道、隔热罩和外罩,所述管道的外侧设有多个隔热罩;在所述的隔热罩的外侧间隔设有两个外罩,两个外罩上下对称设置,在外罩和隔热罩之间的空腔中填充有隔热内衬,在外罩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封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的隔热罩分为两两一组,每组隔热罩之间沿着左右方向呈首尾相连状态排列设置,每组两个隔热罩上下对称设置,隔热罩为半圆筒状结构,隔热罩由玻璃钢制成,在隔热罩朝向管道的一侧设有铝镀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罩为半圆筒状结构,上下对称的两个外罩能够组成完整的圆筒状结构对隔热罩和管道进行包裹,外罩由铝合金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的隔热罩的前后边缘处均设有第一连接边,在外罩的前后边缘处均设有第二连接边;所述外罩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耳,在封头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第二连接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封头上开设有两个上下对称的填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罩的右端设有第一连接圈,隔热罩的左端设有第二连接圈;所述封头的左侧设有第三连接圈,第三连接圈的位置与第二连接圈的位置一致,在封头的右侧设有第四连接圈,第四连接圈与第一连接圈的位置一致;所述封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五连接圈,第五连接圈的外径与外罩的内径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保温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隔热罩、外罩和封头,三个部件能够完全包裹住管道,并能够留出隔热内衬的空腔,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并且三个部件能够根据管道的长度配合安装,适用范围广;设置的隔热罩,玻璃钢制成的隔热罩以及隔热罩上设置的铝镀膜,能够对管道的传导热和辐射热进行较好的隔绝作用,设置了外罩,能够对隔热内衬进行包裹,起到一定的防撞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美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27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