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热托盘、炉膛及燃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27893.5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2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唐元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合隆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F24C15/00;F24C15/34;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微斗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90 | 代理人: | 唐立平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托盘 炉膛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托盘、炉膛及燃烧炉,该蓄热托盘包括托架和蓄热板,所述蓄热板固定在所述托架的上部;所述托架的中部设置有火焰通孔,所述蓄热板环绕在所述火焰通孔的周侧;所述蓄热板和所述托架围成内循环腔,所述内循环腔位于所述蓄热板的下部;所述托架的外侧设置有排烟通道口,所述排烟通道口与所述内循环腔相连通;所述蓄热板上设置蓄热通孔,所述蓄热通孔与所述循环腔相连通;该蓄热托盘、炉膛及燃烧炉可以提高热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热托盘、炉膛及燃烧炉。
背景技术
现如今,无论传统炒灶还是新型炒灶,大部分还在采用开口式炉膛炉圈设计,这些炉膛无法通过预留排烟通道的排烟方式排烟。另外,某些新型炒炉虽然在炉膛内设置了排烟口,由于使用效果不明显或存在技术因素而采取在炉圈开口排烟的一种补救措施。无论哪种敞口式排烟结构,其最大的弊端是流失了炉膛总热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当然,也有很多新型炒炉采取密闭式炉膛设计,也比较好的解决了炉膛内部排烟的技术问题。但是,炉膛内部如果缺乏有效的蓄热结构和蓄热材料,其中三分之一的热量就是换成另外一种形式流失损耗。
因此,炉膛高效的热能利用技术是整套设备节能降耗的关键因素及技术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回收余热、提高热利用率的蓄热托盘、炉膛及燃烧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托盘,包括托架和蓄热板,所述蓄热板固定在所述托架的上部;所述托架的中部设置有火焰通孔,所述蓄热板环绕在所述火焰通孔的周侧;所述蓄热板和所述托架围成内循环腔,所述内循环腔位于所述蓄热板的下部;所述托架的外侧设置有排烟通道口,所述排烟通道口与所述内循环腔相连通;所述蓄热板上设置蓄热通孔,所述蓄热通孔与所述循环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蓄热板为蜂窝陶瓷蓄热板;所述蓄热板包括第一蓄热板和第二蓄热板,所述第一蓄热板和所述第二蓄热板上下堆叠放置,且所述第一蓄热板和所述第二蓄热板之间形成有空腔。
优选地,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包括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托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小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托板靠近所述排烟通道口,所述第二托板远离所述排烟通道口设置。
优选地,该蓄热托盘还包括外循环腔,所述托架上设置有连通缺口,所述外循环腔与所述内循环腔通过所述连通缺口相连通,所述连通缺口与所述排烟通道口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通缺口包括第一连通缺口,所述第一连通缺口与所述排烟通道口相对设置;所述连通缺口还包括第二连通缺口和第三连通缺口,所述第二连通缺口和第三连通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缺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连通缺口与所述第一连通缺口的距离小于其与所述排烟通道口距离;所述第二连通缺口与所述第一连通缺口的距离小于其与所述排烟通道口距离;所述连通缺口大于所述排烟通道口,从靠近所述连通缺口的位置向靠近所述排烟通道口的位置所述外循环通道的截面积逐渐缩小。
优选地,该蓄热托盘还包括锅底托架,所述锅底托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锅底托架沿该蓄热托盘的周向分散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炉膛,包括炉膛本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蓄热托盘,所述炉膛本体上设置有炉头安装孔和燃烧腔,所述蓄热托盘位于所述燃烧腔内,且所述炉头安装孔与所述火焰通孔重合。
优选地,所述炉膛本体内设置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炉头安装孔和燃烧腔的周侧,所述换热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换热腔分割成曲折的气道;所述炉膛本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孔进入至所述气道内,并通过所述出气孔排出所述气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合隆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合隆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278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谷氨酸发酵液处理的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纺布加工用废料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