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颗粒料转移复配一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30004.0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3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海燕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17 | 代理人: | 樊嵩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转移 一体 设备 | ||
一种颗粒料转移复配一体设备,包括主体支撑,位于主体支撑上设有物料混合单元、电机与传动单元;所述物料混合单元包括混合仓,位于混合仓顶部设有下料漏斗,所述混合仓侧壁上分设有出料口与进料口,所述排料口与进料口上分别套设有进料管与出料管,所述进料管与出料管内分别转动设有绞龙叶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稳定且易于维护,通过简单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下喷浆施工工序中,人工转移物料及混合物料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利用设备代替人工转移、掺拌极大的节省了人力,降低扬尘的同时提高了物料掺拌质量,有利于喷浆工序的品控保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喷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颗粒料转移复配一体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井下喷浆施工工序中,需要人工将沙料与灰料混合制备。也就是在转运物料过程中,装卸物料均需要人工完成;在转运至对应区域后,还需要人工将物料掺拌混合,最后将混合物料送入喷浆机。这种施工工序存在弊端较多,其一是工人劳动强度大,需要人员接替工作,对于人工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并且人工填灰过程中,撒灰严重,既浪费物料还需人工单独清理。其二是工作过程中扬尘严重,工作区域存在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其三是人工掺拌不均匀,导致喷浆质量差,回弹灰多,浪费人力物力,其四是井下作业环境与地面作业环境不同,其供施工区域有限,施工人员装卸料时需要在狭窄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在高强度劳动的同时,环境的逼仄又增加了工作难度与强度,且增加了扬尘对施工人员健康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可靠的一种颗粒料转移复配一体设备。
设备包括主体支撑,所述主体支撑采用框架形式。位于主体支撑上设有物料混合单元、电机与传动单元。
所述物料混合单元包括混合仓,所述混合仓为金属仓室形式,其内腔为物料混合腔,位于混合仓顶部设有下料漏斗,下料漏斗与混合仓腔室连通;
所述混合仓侧壁上分设有出料口与进料口,所述排料口与进料口上分别套设有进料管与出料管,所述进料管与出料管内分别转动设有绞龙叶片。
所述电机设置于混合仓侧边,电机通过传动单元与进料管、出料管内的蛟龙叶片动力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漏斗设于混合仓上顶面的侧边,在混合仓内腔,对应下料漏斗设有下料仓室,所述下料仓室内设有下料绞龙,其出料口设于出料管内的绞龙叶片端头位置。通过下料绞龙将物料输送至混合仓内腔,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均匀打散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端头位置固定设有笼架,所述笼架内转动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自带配重,其主轴与进料管内的绞龙叶片一体连接。这种设计形式的目的是为了将设备伸入物料内后,其自重能够使设备沉降至物料底部,便于上料。并将汲取范围约束在一定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单元的具体设置形式可采用如下形式:所述混合仓侧壁分别设有进料传动轮、出料传动轮与下料传动轮,所述进料传动轮、出料传动轮与下料传动轮分别与进料管内的绞龙叶片、出料管内的绞龙叶片以及下料绞龙动力连接;所述电机与混合仓之间设有传动轮,通过带传动,电机动力经传动轮传递至进料传动轮、出料传动轮与下料传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与出料管为波纹管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运行稳定且易于维护,通过简单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井下喷浆施工工序中,人工转移物料及混合物料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利用设备代替人工转移、掺拌极大的节省了人力,降低扬尘的同时提高了物料掺拌质量,有利于喷浆工序的品控保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颗粒料转移复配一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颗粒料转移复配一体设备传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燕,未经刘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30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