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管组件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31148.8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82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果;孙晖;马财俊;李国富;牛胜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管 组件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组件及车辆,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该风管组件包括通风管,通风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通风管靠近出风口的一端的内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凹腔,且多个凹腔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形成阶梯状结构,阶梯状结构与出风口相对设置。该风管组件通过在出风口一端设置阶梯状结构的凹腔,且凹腔与出风口位置对应,以改变气流出流方向,扩大出风口处气体的出流范围,提高除霜除雾效率,确保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管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窗驾驶舱内都装有空调风管,以在冬季行车过程中车窗玻璃结霜起雾时,能够从风管吹出热风消除车窗表面的霜和雾,保证驾驶员有良好的视野区域,保障行车安全。
汽车的空调风管主要是将车辆上的暖通空调(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HVAC)的热气流通过风管传输到车窗玻璃(前挡风玻璃及两侧侧窗玻璃)处,管道吹风口沿车窗内侧表面产生喷射气流,通过传热融化积在挡风玻璃外表面的霜、冰层。同时打在车窗内侧表面的热气流也能消除车窗内表面凝结的水雾,从而达到除霜除雾的效果。
但现有的车辆上的空调风管热风气流吹出时易朝某个方向聚集流动,导致吹风区域有限,除霜除雾的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基于此,亟需一种风管组件及车辆,用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管组件,能够改变气流的出流方向,扩大出风口处气体的出流范围,提高除霜除雾效率,确保行车安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管组件,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通风管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的内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凹腔,且多个所述凹腔沿气流方向依次连通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凹腔的横截面为“L”形。
可选地,所述凹腔与所述通风管一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风管组件还包括均流格栅,所述均流格栅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均流格栅用于对所述出风口的气流均流。
可选地,所述均流格栅包括固定连接的竖板和横板,所述横板设有多个且沿所述竖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可选地,所述均流格栅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风管组件。
可选地,所述通风管安装于所述车辆的A柱内,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车辆上的空调的热风口相连通,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车辆的侧窗玻璃设置。
可选地,所述通风管与所述A柱的内壁贴合形成进风通道。
可选地,所述A柱的内壁设有卡接部,所述通风管能够卡接于所述卡接部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管组件及车辆,通过在出风口一端设置阶梯状结构的凹腔,且凹腔与出风口的位置对应,以改变气流的出流方向,扩大出风口处气体的出流范围,提高除霜除雾效率,确保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管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管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管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管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元城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311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