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自动络筒机的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32030.7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3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崔炳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凯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10 | 分类号: | G01L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动 络筒机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络筒机的传感器,包括安装于电路板上的传感器主体、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第四限流电阻R4、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差分放大器U1、第一可调电阻RP1和第二可调电阻RP2,所述传感器主体为全桥应变片,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2和第三限流电阻R3的一端与差分放大器U1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U1与供电电压VCC之间并联一个第二可调电阻RP2,所述差分放大器U1上并联有第一可调电阻RP1。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主体是一个典型的全桥应变片,底层基板采用不锈钢材料,耐腐蚀,灵敏度高,弹性好,静态漂移小,不易断裂,带有温度补偿,温度影响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络筒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络筒机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络筒机是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络筒将容量较少的管纱(或绞纱)连接起来,做成容量较大的筒子,一只筒子的容量相当于二十多只管纱。筒子可用于整经,并捻,卷纬,染色,无梭织机上的纬纱以及针织用纱等。这些工序如果直接使用管纱会造成停台时间过多,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所以增加卷装容量是提高后道工序生产率和质量的必要条件。
现有的自动络筒机中的张力传感器不具备调节差分信号值的功能,而且现有的张力传感器的电路板为陶瓷材料,电路板和传感器是直接溅射在陶瓷基板上的,而陶瓷材料容易断裂,容易造成传感器的报废;如果传感器无法实现电路上的零点调整,使用一端时间后有一定几率造成陶瓷基板轻微变形或者移位,进而造成零点漂移,这样整个传感器损坏无法使用,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自动络筒机的传感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络筒机的传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感器零点漂移和陶瓷材料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自动络筒机的传感器,包括安装于电路板上的传感器主体、第一限流电阻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第四限流电阻R4、第一滤波电容C1、第二滤波电容C2、差分放大器U1、第一可调电阻RP1和第二可调电阻RP2,所述传感器主体为全桥应变片,所述传感器主体受到压力产生一个差分信号,分别是S+和S-,所述传感器主体的S+端连接有第三限流电阻R3,所述第三限流电阻R3上连接有第四限流电阻R4,所述第四限流电阻R4上并联有第二滤波电容C2,所述传感器主体的S-端连接有第二限流电阻R2,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2上连接有第一限流电阻R1,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上并联有第一滤波电容C1,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2和第三限流电阻R3的一端与差分放大器U1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U1与供电电压VCC之间并联一个第二可调电阻RP2,所述差分放大器U1上并联有第一可调电阻RP1。
优选的,所述第一可调电阻RP1用于调节差分放大器U1的放大倍数。
优选的,所述第二可调电阻RP2用于传感器主体在静态状态下差分信号的调零。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的底层基板采用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的电阻值为1000欧姆,第一限流电阻R1、第四限流电阻R4的电阻值为100000欧姆。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流电阻R1与第一滤波电容C1组成第一高频吸收电路,所述第四限流电阻R4和第二滤波电容C2组成第二高频吸收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凯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凯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320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表缝合辅助单元
- 下一篇:一种并排双头缠绕盘装焊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