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支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32451.X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88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欣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A61H1/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34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伤 术后 康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身支撑护板、支撑竖板、支撑横板、撑臂板、电动伸缩杆、机电模块、蓄电池放置部、固定绑带;该支具可以在佩戴着支具的情况下一键自动调节手臂支撑角度;还可以自控对患肢进行被动训练;在不使用支具的情况下可以将支具的支撑杆等折叠起来,方便收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康复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支具。
背景技术
肩袖又叫旋转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肩袖损伤初期康复训练要使用支具,将肩关节保持在轻度外展位,术后第1天,开始肘、腕、手指关节的主动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肩关节被动活动;术后4周内,禁止主动肩关节活动,4周后可逐渐增大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以不引起疼痛为宜;肩袖损伤多长时间能完全恢复并不能确定,但只要康复训练方法正确,患者的肩袖损伤才可以解决;
目前的支具具有以下不足:1、结构都为固定结构,收纳携带都不方便;2、现在的支具不可调节支撑角度;3、一些可调节支撑角度的支具只可手动调节,每次调节都需要将支具取下,调好后重新佩戴;4、目前的支具无法带动患者的患肢做被动训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支具,该支具可以在佩戴着支具的情况下一键自动调节手臂支撑角度;还可以自控对患肢进行被动训练;在不使用支具的情况下可以将支具的支撑杆等折叠起来,方便收纳。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肩袖损伤术后康复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身支撑护板、支撑竖板、支撑横板、撑臂板、电动伸缩杆、机电模块、蓄电池放置部、固定绑带、肩吊带;
所述上身支撑护板的外表面侧边竖直固定连接一根支撑竖板,支撑竖板上端通过转轴铰接支撑横板的一端,支撑横板另一端上表面可拆卸的连接着撑臂板;在支撑竖板下方,电动伸缩杆的一端铰接在上身支撑护板外表面侧边上,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可拆卸的铰接在支撑横板下表面上;上身支撑护板外表面还连接机电模块和蓄电池放置部;上身支撑护板一侧的边沿上连接固定绑带;上身支撑护板上端连接一根肩吊带;
进一步的,所述上身支撑护板与身体接触的内凹面上连接软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撑臂板一条侧边连接两条手臂固定绑带,手臂固定绑带自带魔术贴母贴和子贴,对应着手臂固定绑带在另一条侧边连接两个绑带扣;撑臂板与手臂接触的内凹面上连接着软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放置部内安装一块蓄电池,蓄电池放置部上方连接充电口;
进一步的,所述机电模块内安装行程开关和微处理器芯片,蓄电池连接行程开关,行程开关连接电动伸缩杆;微处理器芯片连接行程开关;机电模块外表面上连接被动训练模式选择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绑带上有魔术贴子贴,对应在上身支撑护板上连接有魔术贴母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康复支具的各部支撑架结构为铰接或可拆卸铰接,便于收纳携带;
2、该支具采用电动伸缩杆自动抬升下降,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患肢的抬升支撑角度;无需手动调节,可以在佩戴着该支具的情况下进行自动调节;
3、还支具内的控制系统与行程开关可以控制电动伸缩杆来回伸缩,从而带动支具上的患肢进行被动训练,且可以选择被动训练模式,也就是每次抬升的角度大小。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32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