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物镜组、镜头及连续变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35483.5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08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轶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5/14;G02B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裕创慧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84 | 代理人: | 黄裕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镜 镜头 连续 变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元件,特别涉及一种物镜组、镜头及连续变焦系统,物镜组包括:至少相互堆叠的第一、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包括:第一光学有效部、第一非光学有效部;第二透镜包括:第二光学有效部、第二非光学有效部。第一透镜还包括:环形凸出部,环形凸出部自第一非光学有效部的像侧向远离物侧的方向凸出形成,第二透镜位于环形凸出部内;环形凸出部包括:内侧面、外侧面,内侧面为第一环形斜面,第二透镜的第二非光学有效部的外侧为第二环形斜面,第二环形斜面与第一环形斜面相互契合。同现有技术相比,确保两片透镜在对心时可实现自校准,在方便对心的同时,还可提升两片透镜之间的定位精度,以提高最终镜头的成像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光学元件,特别涉及一种物镜组、镜头及连续变焦系统。
背景技术
透镜,作为一种镜头中的主要光学元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成像,一般是将多片透镜堆叠构成的物镜组装配于镜筒内构成,但由于透镜在堆叠的过程常会发生透镜与透镜之间对心不易、承靠不稳定等问题,所以就会对每片透镜的定位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镜头最终的成像品质,特变是在连续变焦的过程中,图像对于透镜与透镜之间的安装精度的要求更高。
因此,如何提高透镜组中透镜与透镜之间承靠的稳定性,方便透镜与透镜之间的对心,提高各透镜的定位精度、提升成像质量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镜组、镜头及连续变焦系统,能够使得物镜组中的各透镜在堆叠时,可提高透镜与透镜之间承靠的稳定性,从而方便透镜与透镜之间的对心,提高透镜在堆叠时的定位精度,并最终提升成像的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物镜组,包括:至少相互堆叠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有效部、围绕该第一光学有效部的第一非光学有效部;所述第二透镜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二光学有效部、围绕第二光学有效部的第二非光学有效部;
所述第一透镜还包括:环形凸出部,所述环形凸出部自所述第一非光学有效部的像侧向远离物侧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第二透镜位于所述环形凸出部内;所述环形凸出部包括:内侧面、与所述内侧面相对的外侧面,所述内侧面为第一环形斜面,所述第一环形斜面自所述第一非光学有效部的像侧朝所述第二透镜的方向逐渐扩张延伸形成;
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非光学有效部的外侧为第二环形斜面,所述第二环形斜面自所述第二非光学有效部的物侧朝像侧的方向逐渐扩张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环形斜面与所述第一环形斜面相互契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透镜组,包括:镜筒、如上所述的物镜组,所述物镜组设置于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非光学有效部的外侧面与所述镜筒的内壁贴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连续变焦系统,包括:沿预设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目镜、补偿组、变倍组、如上所述镜头,所述镜头设位于所述变倍组远离所述补偿组的一侧。
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第一透镜的第一非光学有效部的像侧向远离物侧的方向凸出形成环形凸出部,且环形凸出部的内侧面为第一环形斜面,同时该第一环形斜面自第一非光学有效部的像侧朝远离物侧的方向逐渐扩张延伸形成,而第二透镜设置于环形凸出部内,同时第二透镜的第二非光学有效部22的外侧为第二环形斜面,并与环形凸出部的第一环形斜面相互契合,从而使得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堆叠时,可依靠第一环形斜面与第二环形斜面的相互契合,确保两片透镜在对心时可实现自校准,在方便对心的同时,还可提升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定位精度,以提高最终镜头的成像品质。
另外,所述第一非光学有效部的外侧面为第三环形斜面,所述第三环形斜面自所述第一非光学有效部的物侧朝所述像侧的方向逐渐扩张形成。
另外,所述环形凸出部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一非光学有效部的外侧面相连,且共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轶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轶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354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送风管道局部消声器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