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枺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37548.X | 申请日: | 2020-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89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邓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华玲 |
主分类号: | E04F21/08 | 分类号: | E04F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100 湖北省宜昌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枺灰装置;属于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挡灰壳,挡灰壳的一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转轴的一端贯穿挡灰壳的一侧面并延伸至挡灰壳的内腔,驱动马达的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板,环形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海绵辊,挡灰壳的内腔设置有方形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方形管的一侧面上端开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的内腔设置有与限位滑槽相适配的限位滑板,限位滑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拉动拉杆带动连接杆和限位滑板滑动,即可改变喷砂管与方形管的连通程度,进而改变喷砂管内喷出的灰砂浆的量,因此能够避免灰砂浆使用过多而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枺灰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墙体粉刷和装修占定额工期的三分之二,而抹灰工程一项就占人工总数的14%~25%。因此提高抹灰效率和质量是缩短工期、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目前,现有的建筑施工枺灰装置不便于调节灰砂浆的使用量,容易导致灰砂浆材料使用过多而浪费,其次,抹灰过程中,灰砂浆容易溅到工作人员的身上而对工作人员的衣物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枺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枺灰装置,包括挡灰壳,所述挡灰壳的一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转轴的一端贯穿挡灰壳的一侧面并延伸至挡灰壳的内腔,所述驱动马达的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海绵辊,所述挡灰壳的内腔设置有方形管,所述方形管的一侧面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挡灰壳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方形管的上端面连通有喷砂管,所述方形管的两端面下端均连通有循环软管,所述方形管的一侧面上端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腔设置有与限位滑槽相适配的限位滑板,所述限位滑板的外表面粘接连接有橡胶垫。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海绵辊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海绵辊在环形板的外侧面呈环形阵列分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滑板的一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挡灰壳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挡灰壳的外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挡灰壳的一侧面下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杆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的一端与把手的中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循环软管的一端均贯穿挡灰壳的下端内壁并延伸至挡灰壳的外侧,所述循环软管的一端连通有储料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方形管的一侧面上端开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的内腔设置有与限位滑槽相适配的限位滑板,限位滑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拉动拉杆带动连接杆和限位滑板滑动,即可改变喷砂管与方形管的连通程度,进而改变喷砂管内喷出的灰砂浆的量,因此能够避免灰砂浆使用过多而浪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挡灰壳的内腔设置有环形板,环形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海绵辊,环形板转动带动海绵辊转动并对墙面进行涂抹,挡灰壳能够防止灰砂浆溅到工作人员的身上,从而减少了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滑槽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方形管结构俯剖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华玲,未经邓华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375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