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1357.0 | 申请日: | 2020-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5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田野;刘一涛;刘佳鑫;欧阳本红;杨威;于凡;赵鹏;王刚;王剑;史可鉴;刘松华;李胜川;代子阔;王阳;李家珏;韩洪刚;王雅楠;李冠华;崔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何学军;侯景明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适于检测电缆的电气性能,包括:检测装置本体;电缆容纳部,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检测电极容纳部,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检测电极,由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向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伸出,以检测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可对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便捷地检测,其成本低廉,易于获得观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传输设备,其能够实现电力和信号的顺利传输。为了对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优化,提供一种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对电缆电气性能进行检测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对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以便在实验室环境中对电缆电气性能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适于检测电缆的电气性能,包括:检测装置本体;电缆容纳部,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检测电极容纳部,设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上;检测电极,由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向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伸出,以检测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
本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用于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用于供所述电缆进入,并支撑所述电缆。所述电缆容纳部具体为设置在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表面之上的开口。所述电缆通过所述电缆容纳部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用于对所述检测电极进行支撑固定。所述检测电极可对进入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检测。由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并且易于观测的所述检测装置,以在实验室中对所述电缆的电气性能进行便捷地检测。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内部中空,外部表面包围限定出箱型结构,并且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侧部和底部具有开口面。
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一面或多面具有开口面,开口面的作用在于便于操作人员或实验人员实施检测步骤,并进一步降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重量和生产成本。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第三侧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顶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上部,所述顶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分别连接。
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可对所述电缆和所述检测电极分别进行支撑固定。其中,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检测装置本体能够对所述电缆进行稳定地支撑,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缆容纳部包括:第一电缆容纳部,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第二电缆容纳部,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其中,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所述检测电极容纳部设于所述顶板上。
本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可供所述电缆贯穿。所述第一电缆容纳部和所述第二电缆容纳部的形状相同,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下部位置和所述第二侧板下部位置。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检测装置本体还包括:第一开口面,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三侧板的设置位置相对;和/或第二开口面,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并与所述顶板的设置位置相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面和所述第二开口面可供操作人员或实验人员进行检测操作,并进一步降低检测装置本体的整体重量和生产成本。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面和所述第二开口面分别为矩形或正方形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1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PDCPD发动机隔热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