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流气浮澄清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1680.8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37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刁小莉;袁吕贵;周晓良;孙根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睿济鼎洲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C02F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气 澄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气浮澄清池,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预沉室、高效容积絮凝室、高体积浓度接触絮凝室、小循环絮体接触反应室及活性泥渣悬浮区,活性泥渣悬浮区的底部设有沉淀排泥区,沉淀排泥区与排泥管连接,活性泥渣悬浮区的顶部与集水区连通,集水区与集水总渠连接。本实用新型泥渣(或药剂)和原水充分的混合,处理效果佳,解决了水力循环澄清池存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流气浮澄清池。
背景技术
澄清池是集混凝沉淀于一体的水处理构筑物,主要用于给水处理,水力循环澄清池作为泥渣循环型澄清池的一种形式常用在水处理技术中,但是,传统的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池体构造简单,泥渣(或药剂)和原水不能很充分的混合,处理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流气浮澄清池,解决了水力循环澄清池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流气浮澄清池,泥渣(或药剂)和原水充分的混合,处理效果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旋流气浮澄清池,由内至外依次包括预沉室、高效容积絮凝室、高体积浓度接触絮凝室、小循环絮体接触反应室及活性泥渣悬浮区,所述预沉室的进水端连通渐变管的出水端,所述预沉室与所述高效容积絮凝室连通,所述高效容积絮凝室的上部周边设有排渣槽,所述排渣槽与排渣管连接,所述高效容积絮凝室与所述高体积浓度接触絮凝室连通,所述高体积浓度接触絮凝室与所述小循环絮体接触反应室连通,且底部设有反应室排泥区,所述反应室排泥区连接有反应室排泥管,所述小循环絮体接触反应室通过水流管道与辐式循环导流通道连接,所述辐式循环导流通道与所述活性泥渣悬浮区连通,所述活性泥渣悬浮区的底部设有沉淀排泥区,所述沉淀排泥区与排泥管连接,所述活性泥渣悬浮区的顶部与集水区连通,所述集水区与集水总渠连接。
所述活性泥渣悬浮区内安装有斜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旋流气浮澄清池是在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基础上改进的,与水力循环澄清池相比:
1.与原有的水力循环澄清池相比,节约了喷射嘴3~5m的水头损失;
2.增加了网格及斜管装置,加强了反应和澄清效果;
3.水力循环澄清池为两个反应室,旋流气浮澄清池分为四个反应室;
4.在水的进、出口处,水流沿着澄清池截面均匀分配,池内无死区;
5.充分利用水中空气、CO2气体以及一级泵气蚀产生的气泡产生气浮,使得矾花及部分有机物或者原水中的藻类通过气浮去除;
6.接触介质的颗粒因为经过多层扰动而形成最佳的几何尺寸和密度,具有足够的沉降速度和伸展的表面积,防止了悬浮物细分散和胶溶;
7.水中杂质颗粒形成的泥渣层具有最大的吸附性和粘附活性,可以有效地去除部分有机物和微量有毒重金属;
8.泥渣得到最大限度地浓缩,过剩的悬浮物有效地沿着澄清界面均匀地排除,并能对它进行自动或手动调节;
9.设置有斜管自动冲洗系统,保证了澄清池的长期运行并出优质水。
10.全水力自控运行,管理简单,维护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渐变管;2.预沉室;3.高效容积絮凝室;4.高体积浓度接触絮凝室;5.小循环絮体接触反应室;6.水流管道;7.辐式循环导流通道;8.斜管;9.集水区;10.集水总渠;11.反应室排泥区;12.反应室排泥管;13.排渣槽;14.排渣管;15.沉淀排泥区;16.排泥管;17.活性泥渣悬浮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睿济鼎洲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睿济鼎洲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16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蜂窝板
- 下一篇:一种可减震散热的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