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极简煮叶茶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2993.5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55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原研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煮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深沟***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简煮叶 茶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简煮叶茶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右端固定设有杯把,所述杯体由第一杯身和第二杯身组成,所述杯把由第一弧度连接段、第一直线连接段、斜线连接段、第二弧度连接段和第二直线连接段,所述第一直线连接段和第二直线连接段的右端分别与第二杯身和第一杯身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线连接段和第二直线连接段的左端分别与第一弧度连接段和第二弧度连接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度连接段和第二弧度连接段分别远离第一直线连接段和第二直线连接段的一端通过斜线连接段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极简煮叶茶杯,通过杯把与杯体的连接处呈垂直设置,使得杯体能够轻松平稳拿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简煮叶茶杯。
背景技术
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主要用于乌龙茶的品啜,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现有的煮叶茶杯的杯把结构与人体耳朵形状(或半心型形状)相似,杯把的上下端均倾斜一定角度与茶杯杯身固定,使得杯把与杯身之间形成半心型通腔,半心型通腔为下窄上宽,窄的部分过于窄小,宽的部分宽度不够理想,一般通过食指和中指穿过(大拇指一般大拇指与杯把外侧顶部接触,无名指与小拇指与杯把外壁抵触)半心型通腔,对杯体进行拿取,使得手在拿起茶杯的过程中比较费力,且不容易保持杯体的稳定,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极简煮叶茶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简煮叶茶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极简煮叶茶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右端固定设有杯把,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外围设有接触面,所述杯体由第一杯身和第二杯身组成,所述第二杯身固定在第一杯身的顶部,所述杯把由第一弧度连接段、第一直线连接段、斜线连接段、第二弧度连接段和第二直线连接段,所述第一直线连接段和第二直线连接段的右端分别与第二杯身和第一杯身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直线连接段和第二直线连接段的左端分别与第一弧度连接段和第二弧度连接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度连接段和第二弧度连接段分别远离第一直线连接段和第二直线连接段的一端通过斜线连接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杯身的内腔侧壁设有弧度面,所述第二杯身的顶端固定设有半圆环,所述半圆环的右端与弧度面的顶端平滑连接,所述弧度面的底端与第一杯身的顶端平滑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线连接段和第二直线连接段的左端分别与第二杯身和第一杯身垂直固定,且第一直线连接段的长度大于第二直线连接段。
优选的,所述接触面上设有接触凸点,且接触凸点以接触面的轴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排列。
优选的,所述杯把的左右端设置为半圆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杯把与杯体的连接处呈垂直设置,使得手指除大拇指除外全都穿过杯把与杯身所围成的通腔中,手指与杯把的内侧壁接触,大拇指与杯把的外侧壁顶部抵触,手指(大拇指除外)向手心方向合拢,将杯把包围起来,可轻松将杯体拿起,本杯把的第一直线段段和第二直线段与杯体垂直固定连接,可增大杯把与杯体之间所围成通腔的面积,便于多根手指穿过通腔,增加了手的受力面积,使得杯体能够轻松平稳拿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简煮叶茶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简煮叶茶杯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简煮叶茶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极简煮叶茶杯的杯把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煮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煮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29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仪表盘的清洁机构
- 下一篇:一种自旋回水插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