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V-CUT机防叠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3630.3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2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谢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成盅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46 | 分类号: | B65H3/46;B65H7/14;B65G4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强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ut 机防叠板 装置 | ||
一种V‑CUT机防叠板装置,所述传送装置上设有滚筒防叠组件,所述滚筒防叠组件与传送装置之间形成过板通道,所述滚筒防叠组件包括有滚轴,所述滚轴上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通过传动装置由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滚动,所述滚轴的一端和第一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外侧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滚轴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滚轴转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感应板,所述感应板上方设有叠板提示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起到防叠板作用,提升防叠板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防叠板检测误差现象,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V-CUT机防叠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PCB板的生产行业中也不例外,V-CUT机就是为了实现PCB板的自动切割工作而应运而生的自动V板机,而在V-CUT机的工作中都是进行单板切割的,所以必须要求单板进去V板单元,因此,在进入V板单元之前有必要进行防叠板检测,保证进到V板单元的是单板。目前,市面上常用的V-CUT机基本都是半自动化的,都是采用人工放板来保证单板进入V板单元,采用人工放板难以与上一工序的设备接洽实现自动生产,而且人工放板需要从上一工序的设备中将板收集运输到V-CUT机上,再由人工将板一个一个的放到V-CUT机的传送装置中,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工人需要经常收板放板,其劳动强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V-CUT机防叠板装置,旨在解决线路板重叠进入V板单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起到防叠板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V-CUT机防叠板装置,包括传送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传送装置上设有滚筒防叠组件,所述滚筒防叠组件与传送装置之间形成过板通道,所述滚筒防叠组件包括有滚轴,所述滚轴上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通过传动装置由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滚动,所述滚轴的一端和第一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外侧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滚轴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滚轴转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感应板,所述感应板上方设有叠板提示装置。本实用新型V-CUT机防叠板装置,主要是由滚筒防叠组件的滚筒与传送装置之间形成过板通道,当传送装置上被传送的线路板是单板通过过板通道时,线路板可以直接被传送过去,当线路板是处于重叠状态通过过板通道时,由于重叠状态下的板厚超过过板通道的高度而无法通过,使得感应板会向上偏移而触碰到上方的叠板提示装置,叠板提示装置发出提示,工作人员即可处理重叠的线路板,从而实现防叠板提示功能,达到防叠板的作用;所述滚筒是由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滚动,减少滚筒的摩擦损耗,起到保护滚筒的作用,有效的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滚筒防叠组件上还设有高度检测组件,所述高度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过板通道的高度,所述高度检测组件包括凸轮、棘轮机构和高度提示装置。所述高度检测组件的设置,可以确定过板通道的高度,避免过板通道高度的偏差而导致防叠板提示功能出现偏差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套设在滚轴上,并与滚筒同轴设置。所述凸轮的设置用于配合棘轮机构完成过板通道高度的检测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棘轮机构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棘轮套设在滚轴上,并位于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一安装座之间。当通过控制系统设置好过板通道的高度后,控制体统会控制防叠板组件自动调整过板通道的高度,并进行检测确定过板通道的高度,检测时,由控制系统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启动,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滚轴转动,滚轴带动凸轮转动,在凸轮转动的过程中使得过板通道产生高度,从而带动棘轮转动,使得棘爪会顺延棘轮转动而跳动相应的次数,进而可以触发高度提示装置相应次数,使得高度提示装置发出相应次数的提示,从而到达检测和确定过板通道高度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成盅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成盅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36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循环冷却气液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收卷的涤纶涂层面料